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85度C”用的肉粉松究竟是什么?烘焙行业为啥普遍用它代替肉松?

2018-3-17 5:08:02发布76次查看
  当你吃到的肉松制品里“肉松”粉碎且无肉味时,
你怀疑过它是否是真正的肉松吗?
晨报记者 徐妍斐 摄影报道
近日,知名面包品牌“85度c”被曝光将肉粉松面包当做肉松面包宣传销售,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而受到监管部门处罚。而在这起案件的背后,肉粉松这一普通消费者并不太熟悉的产品名称也开始被注意到。
以更便宜的肉粉松来代替肉松,在行业内并非新鲜事,但有些商家能够尽到标识清楚的义务,有些商家却故意隐瞒、误导……
[探访]
“85度c”:已删去“肉松”字样
“3·15”前夕,知名面包品牌“85度c”被通报一起侵害消费者权益案:其销售的两款标称肉松面包的产品,实际使用的原料是肉粉松,而不是肉松。在执法人员现场拍摄到的“85度c”所用原料的外包装配料成分表上,有着豌豆粉的字样。经检测,该产品淀粉含量为100克中含有6.2克。
根据通报,2015年10月起,当事人通过在沪的43家门店现制现售相同原料制作的“熏鸡肉松面包”和“辣味香松面包”两款产品,店内商品说明分别含“夹着熏鸡肉的肉松面包,微辣,口感有弹性”和“日式甜面团,搭配辣味肉松”语句。对此,奉贤区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罚款15万元。
之后,“85度c”发布声明,将此次事件归因为产品分类工作中出现的管理疏失,“属于个例”,并表示“85度c全国门店已经进行了严格排查,对涉及‘肉松’ 产品说明进行删除,新产品说明早在2017年6月就已在工商部门监督指导下更改完毕。”
奉贤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确认,此案中“85度c”的产品并不涉及食品安全及质量问题,而是带有肉松字样的产品介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当天下午,记者走访“85度c”门店看到,其他面包的标签上,品名下方仍带有一句话介绍,但辣味香松面包的标签上已经删去了原本的介绍字样。
肉粉松产品名称五花八门
昨天,记者走访沪上多家面包店、卖场、便利店,发现肉粉松产品相当主流,而且名称五花八门。在长海路的红宝石面包店里,有一款零售价10元的“美味辣松面包”,配料表里写着“辣味肉粉松”。
在国顺东路的克莉丝汀面包房,一款肉松味起酥夹心面包,配料表中仅写用了“熟肉制品”,而没有肉松或肉粉松字样。记者询问店员,这种算肉松还是肉粉松,店员拿过产品仔细看了看上面的配料表,表示应该是“肉粉松”。她还透露,这几天不少消费者都问了同样的问题。
在国权路上的可颂坊里,有两款产品分别叫“香浓松松”和“辣松面包”,售价分别是8元和8.5元,也不称肉松面包。由于是现制现售,没有标配料表。不过,当记者询问店员时,店员却表示:“是肉松,不是肉粉松。”
预包装产品中,“肉酥”“肉绒”的说法大行其道。在中原路的一家大型超市里,散装售卖的十来款“肉松状”产品,没有一种被标注为“肉松”,而是经典肉酥、猪肉绒、儿童牛肉酥等,配料里均能找到“豌豆粉”。而预包装食品里也有类似的情况。
倍思特牌的三款产品,含有豌豆粉的两款分别叫“儿童肉酥”“宝宝肉酥”,而“经典苏氏肉松”才是一款真正的鸡肉松。新东阳的一款含有豌豆粉的产品,包装袋正面分两行同时印着“儿童肉松”和“肉粉松”字样。而锦林格牌“苏式肉松”也含有豌豆粉,正面包装上却只有“苏式肉松”四个大字,反面小字的产品名称写着“苏式肉松(肉松制品)”。此外,也有好好牌、太仓丰乐食品等产品包装上直接就叫肉粉松。
如今,许多便利店里也会销售面包。昨天,记者从数家连锁便利店里找到了两款“肉松排包面包”和“海苔肉松厚烧吐司”,其配料表标注的主要是面包的制作原料,肉松/海苔肉松作为一项也位列其中,但是肉松/海苔肉松的成分却没有进一步介绍。
肉粉松不算肉松已经近一年
用肉粉松替代肉松的行为本身,并不违规。事实上,一名烘焙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使用肉粉松做面包糕点在行业里不是稀奇事,甚至在去年4月以前,是完全合乎标准的。
2007年发布的肉松行业标准《sb/t10281-2007》,适用于肉松、油酥肉松、肉粉松三种食品。其中,肉松指以禽、畜瘦肉为主要原料,经一系列加工制成的肌肉纤维蓬松成絮状的肉制品。而肉粉松相比肉松“再加入食用油脂和适量豆粉”,制成的“絮状或颗粒状”的肉制品。然而,2009年发布的肉松国家标准《gb/t23968-2009》,却只适用于肉松、油酥肉松两种食品,相比2007版行标独独没有了肉粉松。
在两项标准并行了7年多后,2017年4月14日,商务部公告废止97项国内贸易行业标准,其中就包含第28项肉松 《sb/t10281-2007》。至此,肉粉松被彻底踢出肉松的行列,而伴随这一变化,肉粉松产品的命名也变得尴尬起来。
事实上,市面上消费者所“想当然”的那些“肉松”产品,许多都是肉粉松,而且名称并不叫“肉松”。
肉松类制品缺乏统一标准
虽然替代行为不算违规,但在消费者无从分辨肉松和肉粉松的情况下,商家如何进行宣传销售则有很大的区别。有些商家有意冒充,声称肉粉松产品为肉松,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有的商家,将肉粉松产品改换名目推向市场,也是仗着消费者“傻傻分不清”。
比如,国家标准对肉松产品有着限制,但对“肉酥”“肉绒”的称谓却没有。而在百度百科“肉松”词条下,第一句话就写着“肉松或称肉绒、肉酥。”对于非专业的消费者来说,很容易把那些化名“肉酥”“肉绒”的肉粉松产品当成肉松。
同样,对于面包类产品,那些消费者很容易当成“肉松面包”的肉粉松产品,细究名字实际上是“辣松”“香松”,以一字之差规避侵权风险。这或许也源于肉松类制品缺乏统一的标准。2007年发布的面包的国家标准《gb/t20981-2007》,并未对“肉松面包”加以说明,如果将这类面包算作“其他面包”,标准中仅要求“符合产品应有的滋味与口感,无异味”。
肉粉松产品包装应更规范
消费者固然应该养成查看配料表的习惯,但除了在配料表中标明成分外,企业能否在包装的醒目位置标注肉粉松的字样?从事食品行业的消费者刘小姐表示:“我认为肉粉松产品的命名和包装也应该规范化。比如,奶制品中‘复原乳’强制要求在包装的醒目位置标出。而在月饼里,水果含量超过25%的可以称为‘水果月饼’,低于此标准只能称为‘水果味月饼’。肉粉松产品也可以借鉴参考。”
一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按照肉松现有的2009年版国标,要求每100克肉松产品中淀粉含量不超过2克,这个限制很难达标,这就使许多产品不敢以肉松自居,改换各种名目登场。据透露,新版《肉松》国家标准的初稿将于近期完成,其中淀粉含量的限制有望从不超过2克放宽至不超过5克。这一变动,或可使一些产品重获肉松“身份”。
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通过“85度c”的案件,发现食用肉粉松冒充肉松在面包糕点行业已经成为潜规则,对此执法部门展开重点整治。上海市工商局消保处副处长史书禄表示,将通过对一批系列案件的查处,来深入查找行业的问题,达到规范整个行业的目标。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