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名人之画坛泰斗程十发
2018-3-16 9:57:15发布60次查看
程十发出生于1921年4月10日,幼年即接触中国字画,但给他印象之深莫过于民间艺术。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他的艺术视野不断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诣,他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他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晚年多作花鸟画。2007年7月18日病逝于上海,享年86岁。
程十发1921年生于上海金山。1923年,3岁的程十发从莫家弄移居松江马路桥西富家弄。程十发家里三代都是悬壶济世的中医师,父亲程欣木雅好书画艺术,成家后由枫泾迁居松江行医,程欣木行医之余,更是雅好书画艺术,家里的墙上壁间,经常挂满各种艺术作品,由于从小沐浴着家庭“书香气氛”,使得少年的程十发很早就喜欢上美术。1926年6岁的程十发受同乡张祥河孙张铸(定九)启蒙,张赠以胡佩衡主编之《山水入门》、《芥子园画谱》,作为始学范本。1928年父亲程欣木病故,家境十分困难,全靠母亲依祖传秘方卖膏药度日,将幼子程十发拉扯养大。1938年,程十发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受业于王个簃、李健、汪声远等,次年,教师李健以“一程十发”之意为他取名。虽名“十发”,但程十发1940年毕业后便失业,家庭经济窘迫,全凭妻子张金绮收入度过难关。
而且,他的艺术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18岁那年,他靠一批亲友的协助,才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求学,他聪慧早熟,从小就对绘画的墨守成规无法接受,他的看法和做法,在当时引起学院派保守人士的反感,老师骂他,有时还拒绝批改他的作业,如此紧张的师生关系,确实是很少见的。好不容易才挨到毕业,日子却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他的那类“离经叛道”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生活所逼,为了养家活口,最后他毅然放下手中的画笔,转行当了钱庄职员,更不幸的事,肺病悄悄侵入体内,使他在贫病交加之余,辞掉工作在家中疗养,但他从未放弃手中的画笔。
引领画风
众人皆知程十发是当代国画大师,但人们往往容易疏忽程十发还是个杰出的连环画家。上海连环画博物馆创办者戴敦邦先生称,程十发先生乃当代中国连环画新画风的引领者。
程十发创作连环画,开始出于万不得已。那时他患肺病失业,就通过画“小人书”、连环画来赚取家用,一直到后来进了上海美术出版社当专业画家,情况才好转。程十发创作了不少影响深远的连环画,他说:“这类艺术,绝对可以做到通俗而不庸俗,古代的佛、道、宗教画,水准极高,晚年的任伯年就为买客的会客厅画了不少较俗的画”。程十发画连环画,开始时也是困难重重,只能边学西画素描,边深入生活写生。1950年,他的《野猪林》还相当稚拙,由于写实技巧欠缺,这部连环画中的人物大多只画上半身,程十发调侃其为“半部《野猪林》”。但到了1954年,他画的《列宁在1918》,已经以娴熟到位的写实手法、潇洒自由的笔墨线条、生动感人的情景构思,博得一片喝彩。
程十发经常一年要完成连环画几百张。仅以1952年为例,他完成了5本连环画,共计400多张,平均每天完成一张多。同时当年还完成了不少年画和插图。程十发连环画的题材丰富,历史人物题材如《如姬盗符》《金田起义》《阿q108图》等;革命军事题材有《火线春节夜》《高贵的人们》《让我们的青春更美丽》《何细妹》等;外国题材有《列宁的故事》《毕加索的和平鸽》等;农村题材如《农村青年的榜样》《老孙归社》等;神话故事题材有《画皮》《神笔马良》;少数民族题材有《亚碧与山罗》《菠萝飘香的季节》《召树屯》等。
上世纪60年代,他曾应《新民晚报》之约,创作连载连环画《胆剑篇》,极受读者欢迎。“文革”十年,程十发中断了连环画的创作,直到1977年他去内蒙古体验生活,再次产生了创作连环画的激情。回到上海后,他到故乡枫泾镇文化站小阁楼里,用门板搭成画桌,画成这“文革”后首部也是他最后一部单独创作的连环画《马头琴的故事》。可惜这部彩墨连环画原稿被人从出版社内部窃走,数年前,这部作品出现在香港的拍卖会上。
程十发每创作一部连环画,都争取尝试一种新的绘画形式,有线描画法、炭笔画法、欧洲铜版画画法、明刻本插图画法、汉砖雕刻画法、水墨画画法等。尤其他以传统水墨的笔法、大胆浪漫的艺术构思结合西洋画的写实技巧,形成独特的新画风,对中国画坛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成就卓越
程十发,当代中国画坛大师,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文联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长、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世纪五十年代,程十发创作的国画作品《歌唱祖国春天》荣获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一等奖;《儒林外史》插图荣获华东地区书籍装帧一等奖,连环画《孔乙己》《画皮》荣获首届全国连环画二等奖等。1985年,程十发被列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1992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先进个人奖,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程十发是当代艺术大师,绘画艺术推陈出新、内涵丰富,笔墨精湛,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一生钟情于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播推广和发展创新。程十发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程十发是中国海派书画的代表人物,多才多艺而又勤奋多产。他的作品在人物、花鸟、山水画三大门类中,善于融贯一体,具有纵横挥洒,浑厚古朴,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二是开创了“少数民族画”题材,1957年春程十发到云南写生,第一幅作品《小河淌水》,画的是一位傣族少女挑着担子,戴着草帽,提起裙子悠悠过河。之后从《泼水节》《瑞丽江边》《傣族赶摆》到连环画《菠萝飘香的季节》等,从而赢得了“云南少数民族画家”之美称。
三是创立“程家样”风格。程十发擅人物、山水、花卉、鸟兽及连环画和书籍插图。人物画学习梁楷、陈淇绶、任伯年等,并吸收民间艺术营养,形成了简单、概括、夸张的个人风格,被画界誉为“程家样”。其艺术风格是20世纪中国画通古开今的典范之一。程十发的书法艺术也别开生面,善于将草、篆、隶融为一体,潇洒灵秀、奇趣横生。
四是善于培养绘画人才,程十发是中国画坛的泰斗,在他的关心和培养下,一批青年书画家脱颖而出,他的四大弟子汪大文、毛国伦、曹晓明、陈明都是著名画家。在程氏家庭中,他的女儿程欣荪、儿子程助、程多多,深得家父的笔墨精髓,具有较高知名度,尤其是小儿子程多多,传承发扬“程家样”,画艺闻名遐迩。
枫泾情怀
“我的老家是枫泾,父亲为了行医迁到了松江,但无形中育我成长的正是吴越文化。现在乡亲们要我写两句,我首先想到的是祖先,谢谢吴越文化的先贤们和现代文化的教师们,谢谢老乡们,山山水水的培育使我老去时更产生一种情怀。”这是程十发先生对故乡枫泾的感言。
程十发先生的祖居坐落在枫泾镇和平街151号。程十发是中国画坛著名的国画大师,他喜欢用画笔歌颂美好生活和壮丽河山,是享誉国内的画坛泰斗。80多高龄的程十发说:“我的老家是枫泾,枫泾也是滋润我创作激情的‘母亲’”。
程十发祖居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前后幢布局,前为平房,后为二层楼房,共有5间,面积约80平方米,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无斗拱。后房底层为落地格栅门,上层窗为格栅窗。建造年代无记载,据当地同住和平街的老者讲述,结合房屋的结构特征,其应属清末建筑。现老宅经过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由著名国画家、书法家刘旦宅为其题名的“程十发祖居”,恢复了程十发祖辈行医的诊所厅堂和程十发早年居住的卧室,展出了他一部分画作和他曾用过的作画工具等。那花园式的老式宅院,显得很是古朴典雅。
上世纪七十年代,程十发、韩和平、郑家声、汪观清、刘旦宝等一批著名画家先后来到枫泾,把绘画艺术带到枫泾,助推了金山农民画的诞生和发展。最先来枫泾的是画家韩和平,他来到枫围公社胜利大队,看到乡间的刺绣、剪纸和灶花等民间艺术,尤其是看到青年农民陈富林、龚明华等绘成的村史画,深受感动。于是便开始为这些拿起画笔的青年农民传授绘画知识,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民间绘画艺术,最初的农民画就在此时诞生。这时候,程十发怀揣着故乡情结也来到了枫泾,在枫泾文化站里,他和陈富林等青年农民交上了朋友,和韩和平等画家一起关怀着乡间美术爱好者的成长。在枫泾的这段日子里,程十发不仅指导了枫泾的美术爱好者,还在枫泾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程十发等名家的画作于2002年集结成为《丹青蕴情》画册,程十发为画册题名,百幅画作充满了对枫泾的热爱之情。在画册发行会后,程十发、韩和平等画家又和当地美术爱好者联手创作了一幅名为《欣欣向荣》的大型国画,国画大师刘旦宝亲笔为之题字,留下了我国美术史上动人的一页。
2007年7月18日,国画大师程十发病逝于上海,他的墓地位于上海枫泾墓园,实现了他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愿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