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乱鸣号是市民反映比较突出的交通违法行为。上海交通大整治以来,警方一直保持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严整力度,目前已在全市安装了28套自动抓拍机动车违法鸣号行为的电子警察设备。
今年以来,该类电子警察累计抓拍机动车违法鸣号行为1187起。其中,警方在浦东罗山路近锦绣路路段、含笑路近合欢路路段安装的设备,已抓拍违法鸣号行为近60起。
日前,记者来到罗山路近锦绣路口,一只电子探头下竖立着一块电子警察监管显示屏,屏上显示,有两辆沪牌车辆违法鸣号。警方介绍,电子警察主要利用声呐定位和图像识别技术,对机动车违法鸣号行为进行自动抓拍,并通过LED电子显示屏实时发布。
去年3月25日施行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本市外环线以内以及公安机关规定的其他区域为机动车禁止鸣喇叭区域。
记者了解到,相比交通大整治前,不少市民反映上海现在的机动车乱鸣号现象有了明显改善,就是在一些人流、车流比较集中的路口,也很少能听到汽车喇叭声,大部分机动车驾驶人已逐步养成“开车不乱鸣号”的习惯,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这样的“好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呢?记者从浦东交警部门了解到,警方针对机动车乱鸣号易发、高发区域和时段,科学部署警力,采取“守点、巡线、控面”的方式,严格查处违法鸣号行为。同时,组织机动执法小分队加大流动执法力度,并联合派出所巡警,共同进行街面执法,进一步提升执法整治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警方除了大力整顿易引发乱鸣号行为的机动车违规停车、违法变道、非机动车不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等违法行为,对于事故、抛锚、违规停车等易引起区域性交通拥堵的情况,一旦发现即快速处置,从而减少乱鸣号诱发因素。
此外,警方加强了企业源头监管,深入公交、出租车、物流等企业开展宣传教育,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强化从业驾驶人守法意识。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将乱鸣号违法信息传递至所属企业,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
警方表示,希望广大市民齐心协力推进交通大整治,确保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