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上海的精灵·野生貉摄影作品有奖征集活动开始
2018-3-14 0:00:00发布64次查看
伴随着上海地区近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上海地区原有的地带性植被基本消失,仅有的一些自然生境也深深烙上人类活动的印记,造成依赖于这些生境的中小型哺乳动物种类大大减少,有些动物估计已灭绝或濒临灭绝(如小灵猫等)。不过,也有一些适应人类环境较强的哺乳动物种类在上海地区艰难地生存下来,貉成为这些少数物种之一。
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食肉目——犬科——貉属,中等体型,体长50~65厘米,尾长25厘米左右,体重4~6千克;吻尖,耳短圆,面颊生有长毛;四肢和尾较短,尾毛长而蓬松;体背和体侧毛均为浅黄褐色或棕黄色,背毛尖端黑色,吻部棕灰色,两颊和眼周的毛为黑褐色,从正面看为“八”字形黑褐斑纹,腹毛浅棕色,四肢浅黑色,尾末端近黑色。貉的毛色因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差异。分布于前苏联的亚洲部分、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十分广泛。
貉生境颇广,平原、丘陵、河谷、溪流附近均有栖息,穴居,一般利用其他动物的废弃洞穴或营巢于树根际和石隙间。白天在洞内睡眠,夜间外出觅食,主要以鱼、虾、蛇、蟹、小型啮齿类、鸟类及鸟卵等为食,也吃植物性食物如浆果、真菌、谷物等。
在上海动物园,生活着相当可观的野生貉种群,这种上海本土的犬科动物白天难觅踪迹,经常隐藏在灌木丛中,或游客稀少的区域,到了晚上,整个园子都是它们的舞台。它们在夜间四处游荡觅食,由于长期生活在上海动物园里,所以即使是在夜间看到手电筒的灯光,野生貉也并不怎么畏惧,不时地从灌木丛里或在树后探出头和孩子们打招呼,圆溜溜的眼睛在光下闪闪发亮。可是一旦孩子们觅踪前去,貉就会快速奔跑,穿越过草坪消失在树丛中,如同黑暗中的精灵。因此,白天想要见到它们的真面目还要碰碰运气,能够在空地上轻易发现它们的踪迹也算惊喜。
在上海历史上几次的动物普查中都显示,上海地区都有貉的零星分布记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市民救护野生貉的报道时有发生,表明随着生态环境逐渐改善,貉逐渐适应高度城市化的建设,但由于缺乏详细的研究和资料,上海地区野生貉的生存状况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貉的保护措施也几乎为零。
为了适应上海地区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非常有必要将上海地区野生貉等地方性特色物种的保护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中,以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水平,上海动物园徐正强博士开展“上海地区野生貉种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项目,旨在了解并研究上海地区野生貉的分类地位和种群的生存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保护策略。
如果您在最近8年内、在上海任何地点发现过野生貉的踪迹,并保留下了图片资料,欢迎向我们投稿!您的发现很有可能对我们的项目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
寻找上海的精灵 野生貉摄影作品有奖征集
一、征集内容
上海地区野生貉摄影作品
二、征集时间
详见微信
三、征集要求
征集作品一律为数码图片(JPG格式),图片要求能够展现/记录野生貉的活动生息,并配以简短文字介绍(包括拍摄时间、地点(尽量精确到街坊/小区)、拍摄时目标物的细节情况,以及任何您认为有助于貉调查研究的信息)图片数据没有硬性要求,以清晰无误、有参考价值为准。
*2010年以后拍摄的貉摄影作品即可参与投稿,但烦请提供尽量准确的信息。
四、投稿方式
请以“野生貉摄影作品征集”为邮件名,将图片以附件的形式发送至邮箱kpxck@qq.com,并附上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五、奖项设置
作品只要被确认为有效后均有奖,主办方将在活动结束后统一向参与者发放,并根据实际投稿情况评定三位“特别贡献奖”,给予更高奖励。
六、附加细则
1、投稿者应保证其对所投作品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
2、所有投稿作品,主办方拥有科研、宣传、展览、制作画册等使用权,不另支付稿酬。
3、被收录的作品均由主办单位颁发奖品。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