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如何?他们对自己生活满意吗?幸福感高不高?更看重的是什么?究竟什么是他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在他们心中,最想改变的又是什么?......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针对18-25岁的在校学生进行了专项调查,他们大多数都是90后,结果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大调查发现,如今的大学生对整体社会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满意度都很高,他们对生活抱有很高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对国家和未来充满期待,并不像往常以为的年轻大学生一定“愤世嫉俗”、“消沉生活”。
这些90后的年轻人幸福感还是很高的,只有13.9%的大学生感觉不幸福。
和大多数人一样,在他们眼里,“家庭关系”、“健康状况”、“收入水平”是影响幸福感的三大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对“家庭关系”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人群,且多过收入。
在他们眼里,“教育程度”、“社会交往”和“兴趣爱好”对幸福感的影响明显高于平均值。可见,大学生群体精神方面的需求更明显,更重视家庭。
有趣的是,在择偶的考虑要素中,他们眼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温柔、体贴、有家庭观念,超越了颜值、才华,甚至家庭和经济条件。
90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另一半,看重的原来是这些,你想到了吗?
大调查发现,2018年大学生群体最期待改善的三个领域分别是:食品安全、空气质量、住房保障,医疗养老排在期待改善的第四位。对于空气质量、交通状况和教育质量,大学生期待改善的程度要高于其他人。
如果选择一个美好生活居住地,大学生除了看重“生态环境”,“国际化程度”、“创新活力”、“文化底蕴”和“美食娱乐”的看重程度,也明显高于平均值。 注重生活品质的年轻大学生,还是憧憬着更加开放、有活力的生活。
对生活满意度高、幸福感强,对生活品质要求明确的大学生想要达到自己期望的生活状态,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充电”。大调查发现, 大学生群体每日休闲时间在3-4个小时的人最多,拥有3-5个小时休闲时间的大学生明显多于其他人群。
在休闲活动选择上,相对于其他群体,大学生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业余培训”和“阅读”上,他们对着两方面选择的比例高于平均值。年轻,不断学习充电、自我提升还是非常必要的~
如今的大学生不是一味沉溺课堂和书本,而是能够良好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劳逸结合,平衡学习与兴趣生活。
兴趣爱好涉猎广泛的他们,在休闲时间大多会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事。
调查显示,现在在校大学生每人平均有4-5个固定兴趣爱好。电影、音乐和游戏是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兴趣爱好。其中,大学生们在电影和阅读上投入的精力最多。
同时,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还是很高的,他们追求全面发展的同时愿意为自身的综合提升和生活的丰富性投入一定的费用和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7.5%的受访者表示不会为了兴趣爱好花费,超过60%的受访者愿意为兴趣爱好付出一次性的大额消费。
其中,对于那些每个月为兴趣爱好会有固定花费的大学生受访者,超过半数的花费在300元/月以下,仅有5%的人花费在1000元/月以上。
那么阅读和晒朋友圈信息,年轻人的爱好又是什么呢?
我们发现,他们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非常注重,同时,会关注办公技能提升和文化素养的积累。大学生也在不断接受新事物,对于思维的训练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