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人谈闵行:家乡魅力 七宝记忆
2018-3-16 13:21:43发布63次查看
外婆家是七宝北西街的一户普通人家,我从小因为父母在外地工作,便一直由外公外婆照顾抚养,一直到八岁。那八年的光阴,虽然已经渐渐模糊,可作为七宝人的那份情怀,随着蒲汇塘水的流淌,直到现在都没有消减。
在很多游客眼里,七宝就是那人声鼎沸的老街,是周末小聚的好去处。而对于我来说,七宝是一条河,静谧安详地陪我走过童年、少年;七宝也是一条街,从北大街到南大街,有我喜欢的萝卜丝饼、方糕和白切羊肉;七宝更是一座桥,虽简朴粗陋却连接着我的年少时光。我心中的七宝没有那么喧闹,也不繁荣,却更似一位老者时时陪我说着话,像我的老外婆,用浓浓的七宝话白话着。
先说说我心中的那条河吧。三十年前的蒲汇塘,其实一点也不美,河水浑浊,两岸无绿化点缀,偶有几艘小船停靠,船上住着人家,当地人习惯称他们为“船上人”。船上的这些人家后来去了哪里,以我当时的年龄已经记不真切了。虽然水不清、景不美,却并不影响孩子们喜欢围着它玩的兴致。孩子天天围着河塘玩,大人们也有担心的,便编出河里有落水鬼的故事来,孩子中胆子大的,照样在岸边玩,像我这种胆子小的,就只敢远远地看着它。这份只敢远观的敬畏之情,我直到现在都不曾忘记。那时的河水十分安静,让人感到踏实。这应该就是家乡的魅力。
蒲汇塘上有座桥,名为“塘桥”,现在自然也有塘桥,却与那时全然不同。三十年前的塘桥桥身比现在宽,桥上覆有雨篷,两边有类似于美人靠的石座,石座上有书报栏,用于张贴当天报纸。塘桥是一座石拱桥,台阶用厚薄不一、宽窄不同的石板铺就,每次走塘桥,我都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厚薄不一、宽窄不同的台阶对略有强迫症的人来说是种煎熬,一步步走,就可能跨出一大步后需要马上换小步子,常常走着走着就和自己较起劲来,只有三步并作两步,才能让跨出去的每一步都均匀。一天走数遍养成的走塘桥习惯,使我没办法好好走现在的塘桥,均匀的台阶再也不需要我三步并作两步,熙熙攘攘的人群也不允许我如小鱼般游走,两边的当天报纸我从来没有停下脚步去阅读,而如今我只看到那些读报的人一点点老去、模糊、消失。曾经的塘桥已然成为一种记忆,记忆存在的价值是让回忆者心存温暖。
老街也是七宝当地人主要的商业中心,那时候有很多居住在镇上的本地人经营着一小爿门面,以此为生。塘桥边有一家杂货店,是我小时候拷酱油买零食的地方。店主是个七十几岁的奶奶,和外婆非常熟悉,每次我去买东西都要拉着我问长问短。七宝人喜欢热闹,擅长八卦,所以当时的我想着逃离,长大点了我就避开那家小店,绕道去更远的地方买酱油。后来,听说那位奶奶去世了。再后来那个敞开式的邻里关系变成了一幢幢楼宇,老街的原住民随着拆迁都离开了。现在的老街焕然一新。那些我曾经熟悉的、以为避开就能省却麻烦的老人从此不在,有一种怅然莫名填满心田,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老街里那些流动的情感才是这条街最吸引人的地方,无论街道如何变迁,浸透在砖瓦中的人情历久弥新。
记忆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心中那安静、简陋的街道无法替代。在写就这篇文章时,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三十年前,耳畔是同伴们呼唤的声音,在那片已被楼宇覆盖的地方,我们疯了似的奔跑追逐,一切仿佛不曾远去……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