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无烟松江”是一场持久战
2018-3-16 10:20:17发布70次查看
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施行一周年。据松江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数据表明:去年,松江区共张贴禁烟海报16万张、禁烟标识3万张,共对126家场所、42名个人进行了罚款处罚,罚款金额25.48万元。此外,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去年10月的调查显示:我区市民控制烟害的知晓率由上年的68.2%上升到88.9%。公共屋檐下全面禁烟初见成效,但建设“无烟松江”仍任重道远。
公共屋檐下全面禁烟实施一年来,松江区的室内吸烟者明显减少,这一方面得益于法律的健全,出台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被称为“最严禁烟令”,不仅“室内全面禁烟”,而且对禁烟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场所、不听劝导的个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形成了依法监管的警示效应。另一方面,也与区健促办、各街镇(园区)与监管职能部门的努力密不可分,各部门共同发力,有效地推进了依法控烟的平稳有序实施,上面提到的一组数据就是力证。
不过,建设“无烟松江”任重道远,调查发现,室内全面禁烟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在一些公共场合,室内禁烟明显,室外吞云吐雾,有的吸烟行为就发生在门口;不少年轻烟民能自觉遵守禁烟规定,而不少烟龄长、烟瘾大的中老年“烟枪”,还需要劝阻才会熄灭香烟,也有一些中老年烟民以“不知道禁烟”“不认识禁烟标识”等为理由,面对商家或他人的劝阻继续吞云吐雾;一些公共场所白天禁烟明显,夜晚效果不好……
尤其要重视的是,禁烟执法的力量其实是很有限的,禁烟监管存在时间难以全覆盖、场所上也难以全覆盖的尴尬,这就造成了“白天禁烟明显,夜晚效果不彰”,以及“部分场所吸烟率下降,另有个别场所吸烟率反而上升”等情况。
由此,建设“无烟松江”单凭政府部门单位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对违反规定的吸烟者、对禁烟不力或整改不到位的场所予以罚款,并不是控烟的最终目的。控烟的最终目的是为公众打造一个无烟的健康、文明环境,提升市民文明健康素养与城市文明形象,这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集合大众的智慧,共同对在公众场所吸烟的行为说“不”。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对吸烟者的过度宽容,就是对公众健康的漠视。
如何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控烟?一要加强宣传,让“瘾君子”明白,在公众场所吸烟是危害公众健康的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处罚,毕竟吸烟人群是控烟主力;二要强化对公共场所经营者、责任人的劝阻,明确整改责任,劝阻与整改不力不能单单罚款了事,还应与其他重要事项挂钩,比如办税办证等政务服务;三要在强化执法的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公众举报违规吸烟、劝烟不力、控烟标识张贴不足等线索,打一场控烟的“人民战争”。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