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人工智能,关键要用起来!
2018-3-14 11:19:00发布62次查看
两会现场,谈到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的热度数一数二。上海目前集聚了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近三分之一的人才,今年九月,上海还将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少委员建议,要把现有的成果更多地用起来,由此引领产业链创新发展,不断优化制度供给和政策环境。
发展人工智能,关键要用起来!
人工智能发展到了哪一步?此前代表通道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到,他们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医生,在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取得了456分的成绩,超出合格线整整96分,相当于高年资主治医生的水平。有人提出疑问,会不会高分低能?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委员专门做过了解:它的思维比我们人快,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告诉你可能是什么疾病。中国有2000多个县,在每个地方配备一些智能机器人,常见的发病,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对一些危重的疾病,它帮助基层不具备能力的医生识别,往哪个地方转运病人。
人工智能医生不仅能坐诊,未来还能走上手术台操刀。葛均波说:“我们知道放支架要医生穿着几十斤重的铅衣站在x光下。现在有一个机器人帮助我们做导管,帮助我们放支架。老医生年轻医生操作水平不一样,人工智能把它标准化,复杂的病它可以学习。”
但葛均波并不认为人工智能就将取代医生,人永远是创新的源头,而人工智能恰恰是把人从繁复枯燥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他说,人工智能有一个特点,越用越聪明,但现在用的领域还比较有限。用好人工智能需要复合型专业人才,现在非常稀缺:人工智能大家都在关注便捷开发的时候,应该首先在医务人员跟工程师之间找到一个对话的语言。
人才,恰恰是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英委员谈到人工智能时,感觉最急迫的问题。虽然,上海目前集聚了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近三分之一的人才,但每年的需求翻着倍增长,供应量却很少。企业之间高薪挖角层出不穷,加剧了行业的浮躁心态。“既需要有一些强化的设置一些新的专业,也需要跨行业的、跨学科的融合,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进行培养。包括在职人员的一些提升我觉得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个痛点在于,人工智能虽然在医疗、金融、商业、安防等领域都有不少成功的应用案例,但基本没有形成规模。上海要通过推动应用来引领产业发展和制度供给。“新一轮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各行业带来了契机,进一步推动政府和各个行业的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是非常重要的。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它在法律上的一些地位,条款上还不是特别明确。我们也是希望建立一些制度,监管的评估的一些部门。”
人工智能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哪些行业和职业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从教育开始,是不是就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张英认为,要加强对人工智能影响的综合性研究,来更好地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对于全世界,这都是新的课题,今年九月将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成为脑力激荡的高端平台。“希望能够加强跟国际社会在这个领域当中的更好的交流和合作,在更加高尖端的领域,跟国际进行对话。”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