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观众正在参观图片展
(记者 顾俪)
你知道“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与上海的不解之缘吗?3月5日,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追寻伟人的足迹”《周恩来与上海》图片展在上海中共四大纪念馆拉开帷幕,图片展主要展示了周恩来在上海留下的10个珍贵足迹。
展现10个“上海足迹”
本次图片展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为10个部分,这是中共四大纪念馆近几年根据实地查访周恩来在上海工作、生活和战斗过的旧址遗迹后,梳理出来的10个重要地点。
坐落于虹口外白渡桥北堍的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是上海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座百年老饭店跟周恩来还有一段不解之缘。图片展里的礼查饭店板块,就向参观者展示了这段鲜有人知的往事。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背叛革命,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上海的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周恩来留起了胡子,与邓颖超伪装成富商住进礼查饭店。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清早出门,半夜十二点回住处,在危乱局面中,耐心细致处理工人纠察队善后问题,最终保留了部分革命武装力量。
图片展还一一详述了周恩来与中共四大、淞沪铁路天通庵站、四川北路永安里等的故事,展现了他在上海开展革命工作的点点滴滴。“来看展之前,并不知道周恩来爷爷和虹口还有这么长一段缘分。”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学生沈宇菲说。
为何周恩来与虹口有这么多交集?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徐明告诉记者,周恩来与虹口的缘分之深,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城市空间有关。历史资料显示,解放前,老虹口既有公共租界背景,也有越界注入区,这样华洋交错的地方,更有利于共产党开展工作。
民间藏品同时亮相
据悉,在备展过程中,中共四大纪念馆还收到了一份惊喜。收藏家冯建忠在获悉中共四大纪念馆将举办与周恩来有关的图片展后,自发挑选了40余件与周恩来息息相关的藏品参展。其中,1941年1月18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原件是最为“重量级”的展品。
1941年1月6日,奉命向北转移的新四军军部等9000余人,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部队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或壮烈牺牲,或被俘虏,只有千余人突出重围。之后,国民党当局反诬新四军“叛变”。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亲笔书写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等大字,刊印在原本要“开天窗”的《新华日报》上。
据国内收藏界考证,这份见证历史的《新华日报》原件,此前国内只在1957年发现过一份,后被珍藏在国家档案馆内。冯建忠收藏的这张报纸原件,是他2003年去山东临沂参加中国集报协会活动时偶然觅得,并花500元从南京的一位老先生手里竞拍买下的,目前民间仅找到这样一张。
除此以外,冯建忠还提供了许多周恩来与上海有关的展品,如1938年9月1日上海《大美画报》第九期封面刊登的周恩来肖像,以及《新闻天地》杂志于1947年4月刊登的周恩来在上海召开记者招待会的相关图文原件等。冯建忠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曾在部队服役,当听到周恩来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十分感动,于是就开始了周恩来相关史料的收藏之路,希望能为再现伟人风采出一份力。
据悉,此次“追寻伟人的足迹”《周恩来与上海》图片展将展出到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