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程集群发展,凸显学校艺术特色——杨浦小学分校“以《民乐文化》为核心的艺术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项目专家论证会举行
2018-3-14 0:00:00发布91次查看
3月13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区培民教授莅临杨浦小学分校参与“以《民乐文化》为核心的艺术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项目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也是该项目的专家论证会。
活动由项目负责人蒋薇佳老师主持。蒋老师详细地解读了该项目的三年规划。《以<民乐文化>为核心的艺术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项目是在之前《促进融合的民乐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基础上提出的。本项目将聚合学校的艺术课程并集群发展,意图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民乐文化课程的内涵建设,同时也将民乐文化课程的研发经验辐射到艺术课程群的研发中,凸显学校的艺术特色。在三年的项目发展过程中,项目组将完成该项目的顶层设计及框架结构,丰富项目内涵;每年研发一至二门艺术课程,逐年扩大艺术群规模,组建艺术课程群;继续深化《民乐文化》校本课程的课程实践,逐年出版课程教材,完成教学建议用书,制定并完善课程评价量表。
结合学校实际,马校长提出该项目的三年规划要更突显《民乐文化》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课程培育以及艺术课程群从“琴、棋、书、画、诵、演”等主题进行研发。活动中,项目组的老师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从单纯的民乐乐器学习到民乐文化的考量再到以民乐文化为核心的艺术课程群发展,我见证了学校艺术课程的传承与发展,非常激动”;“以《民乐文化》课程为核心,集群发展艺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技能、文化意识的培养,更能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展孩子的眼界,发挥每一个孩子的专长,做到让艺术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最后,区教授对该项目以及项目的三年规划给予了肯定:任务明确,步骤清晰,关注了课程评价。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首先要理清各艺术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挥艺术课程群“1+1大于2”的作用,更进一步彰显学校品牌,形成课程合力。发扬课程对于教师、孩子、学校成长的力量。发挥课程的引领作用,引领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使教师具有自我养育功能,更多地认识自我,获得职业的存在感和幸福感。在课程开发的同时还要考虑课程长效性、长期性、可传承性和可展示性。
杨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