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2017年治水工作回眸
2018-3-12 15:39:53发布57次查看
枫泾白牛塘
油车港支河
亭东吴家浜爆气增氧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016年下半年以来,金山区委、区政府围绕“到2017年底,全区所有中小河道、断头河基本消除黑臭状态,水域面积只增不减”的总目标,通过调查摸底,金山全区从98条段,又增加87条段共梳理出185条段198公里中小河道整治目标任务,列出黑臭河道整治清单,举全区之力,聚全区之智,以“五举治水”、河长治水、联动治水、全民治水,加大整治力度,加强日常管养机制,引入多种水生态修复技术,多渠道、多方法改善河道水质。为重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还江南水乡以灵韵。一年来,金山区治水战役势如破竹、回肠荡气,金山人用智慧和汗水绘就了一幅让人难以忘怀的治水画卷,截止2017年12月底,全区185条段198公里河道整治任务圆满收官,中小河道整治进度和成效走在全市郊区前列。
顶层设计,目标明确,让河长“动”起来
一年来,金山建立了河长制,健全了区镇两级河长河道巡查体系,区委书记赵卫星、区长胡卫国分别担任全区第一总河长和总河长,分管副区长王益洋担任副总河长。各街镇(工业区)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各级河长。全区1944条河道1550名河长名单向社会公布,实现了河长制全覆盖。
全区各级河长深入河道整治一线,用脚步丈量河道,实地巡查河道,进行现场把脉、现场办公,开出治水良方,统筹协调,解决治水难题,全力推进治水工作取得实效。
金山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专职化、实体化、规范化运作的河长制办公室,通过挂图作战、销项管理的工作模式,形成“八个一”工作举措,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全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及“河长制”推行工作,特别是“致河长一封信”和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韩正以及市水务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实现了从“河长制”到“河长”治的目标。各级河长在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有序推进河道治理工作河长们作出了贡献。
源头重治,综合施策,让河道“清”起来
被列入“国考黑臭河道”的太平港与穿心河经过整治,河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区河道整治样板河。现在的穿心河河水清澈、河岸整洁,水面还设置了6座生态浮岛,帮助净化水体;太平港还修建了樱花步道,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场所,被评为全市“最具人水相亲奖”和“上海市人居环境范例示范提名奖”。
曾经的卫城二组浜,人口倒挂,违建密集,污浊水洼严重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金山卫镇组建工作专班,协调拆除违法建筑8500多平方米。
卫城二组居民张老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年他真真切切感受到城乡接合部河道的变化。整治前,这里是黑臭严重,河道淤积严重,水体流动性差,排水不畅。经过整治,河水变得清澈,岸边还建起了防护栏杆、健身步道。
而位于“490地块”的油车港支河也是违建林立,近3000吨建筑垃圾几乎让河道“暗无天日”。相关部门审时度势,找准河道治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治水先治岸,大刀阔斧开展沿河违建拆除。据统计,仅去年3个月,金山区结合“五违四必”开展沿河违法建筑整治,拆违总量达117096.46平方米。同时加快推进了截污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规模化养殖场综合整治工作,从源头上切断了污染源,夯实了治理基础。
同时,区水务部门根据每条河道不同情况,找准污染源头,细化“一河一策”方案。采取水岸联动、双管齐下,通过水利工程整治、河道底泥疏浚、打通断头河、拆坝建桥等方式大力推进河道整治,185条段198公里河道整治清单如期完成。
如今的油车港支河,整洁的岸坡替代了垃圾如山,河岸建设了亲水步道,与周边休闲公园建设规划相互融合,成为区域内的特色景观河,那清澈的河水仿佛诉说着一段段美丽动人的治水故事。
生态修复,科学管理,让景色“靓”起来
创新思路,大胆探索。金山区水务部门在河道治理的同时注重水生态修复技术的试点。水生态修复方法主要是采用沉水植物、生物技术等因河施治,改善水质。比如亭林镇银水河采取原位取水,将水中的菌类、藻类,通过液体膜菌藻发生器形成高效的菌藻投入到河道中,建立起高效的菌藻互作共生系统,从而达到生态治理的目地。在卫城二组浜结合未生物、增氧曝气等措施构造水下森林,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在河道治理的同时,金山区还在生态河道建设过程中注入文化元素,赋予人文情怀,老红旗港滨水绿地位于海芙路东侧,绿地内,新建绿化、景观桥梁、亲水平台、健身步道等一应俱全。红旗港整治过程中突出了景点与文化、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不远处的新城公园内,打造了金山区第一条“旱溪”景观,涓涓水流从石涧淌过,与两边水生植物相互呼应,给公园增添了一份流动的美感,成为具有金山特色的自然河湖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的风景区,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新去处。
如今的红旗港,水面宽阔,白鹭帆飞,河岸上绿树成荫,沿着宽敞整洁的步道信步,清澈蜿蜒的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区河长办负责人徐中芳告诉我们:整治成果来之不易,三分整,七分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镇(街)主体责任,督促河长履职尽责,通过建立长效管理养护机制,有效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金山区水务部门依据《上海市中小河道综合整治与长效管理导则(试行)》和《上海市河道绿化建设导则》等相关指导意见,根据景观生态学、河道美学、园林绿化设计等理念,在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风格的设计。凸显二月兰、薰衣草等彩叶树种、观花树种,选用全冠造型好的乔、灌、草品种,实行绿化有层次感,做到点有景致、段有特色、线有气势。”区水务局农水科李阳忠介绍。
据悉,金山区还将依托漕泾镇水库村,打造“漕泾郊野公园”,构建融合城市特色景观文化的水生态廊道,依水而建,以水为兴、将极大保留原生态的乡愁诗画。
全民动员,多方参与,让氛围“浓”起来
在金山,185条段整治河道,每条河道配置5到10名优秀党员作为“河长助理”,每个河长助理再配备相应的志愿者队伍,组成“河长+党员河长助理+群众志愿者”共同治水、护水、爱水的队伍,共同参与到日常治水、护水以及人大监督、检查,破解了河长日常工作中的盲区。通过举办河道整治现场推进会、情况通报会、全区河长集体巡河、金山护水先锋行动——万名党员志愿者参与中小河道整治大行动、“我们的水——千名人大代表守护千条河道大行动”和“打好河道整治歼灭战,全面提升金山城乡水环境”劳动竞赛、“补短板创先锋,争当治水排头兵”主题活动等和“治水人故事”宣讲活动,区政协、总工会、团区委、妇联动员和组织政协委员、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治水护水爱水中来,有效助力金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各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金山河长制工作和河道整治好的经验做法,营造了“全民治水护水”浓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全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和圆满收官。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