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路举行"沪剧沙龙"第400期专场演出
2018-3-13 9:19:42发布56次查看
3月10日中午,家住金杨新村街道的沪剧爱好者薛洪根一早赶到了位于曹路的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当天,曹路社区沪剧沙龙第400期专场演出在四楼剧场举行,吸引了众多沪剧爱好者。
专场演出的压轴戏是四代人同台演唱沪剧,体现了传统艺术的传承。
四代人同台唱沪剧
《金绣娘》选段“绣出风光无限好”拉开了专场演出的序幕。舞台上是专心演出的演员,舞台边是九人乐队,舞台下则是热情的观众。
整场演出由14个节目组成,有《红灯记》《大雷雨》《雷雨》《庵堂相会》等各种精彩的折子戏选段,参与演出的主要是曹路社区沪剧沙龙的沪剧“票友”,同时也有受邀前来演出的川沙沪剧团演员。
当天演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顾建中、王玉仙家庭四代人同台唱沪剧的场景。最大的顾佐才已经85岁,而最小的吴籽萱才10岁。作为演出的压轴戏,四代人合作表演了《昨夜情》选段“思柳”和“为你打开一扇窗”。
专程从金杨新村街道赶来的沪剧爱好者薛洪根,不时举起手机录下一个个节目。“我很喜欢沪剧,听说这次有这么大规模的表演,就赶过来了。把这些节目录下来,我打算回到家再回味一下。”他说。
文艺的轻骑兵宣传队
沪剧在曹路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当天的专场演出吸引了众多沪剧爱好者,座位坐满后,甚至有人坐在走道上。不少观众一边看着台上的演员表演,一边自己轻声哼唱着。
据曹路镇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邵敏介绍,曹路社区沪剧沙龙已成立十多年,聚集了一大批对沪剧一往情深的爱好者。“他们不仅自己学着唱,还经常下社区、进乡村,到敬老院、学校等地演出,推动了沪剧这种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他说。
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伟民说,沪剧这种传统节目需要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来传承,曹路社区沪剧沙龙体现出了“群众文化、专业水平、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的特色。
当天参加表演的陈雅涵,今年读二年级,学习沪剧还不到半年,但已经在这样的舞台上演出了三四次。“平时在学校都讲普通话,学习沪剧,还可以让我练习母语。”她说。
在曹路镇党委副书记张丽华看来,沪剧在群众中的传播还有更大的作用,她说:“我们的重点工作,比如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庭院’建设等,都被沪剧爱好者用作创作材料,帮助我们进行了宣传。所以,我们都习惯把沪剧沙龙的成员称为‘文艺的轻骑兵、宣传队’。”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