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天蟾逸夫舞台暂别观众明年再见 "打包"满满的回忆

2018-3-12 15:58:49发布59次查看

在上海戏迷的心里,福州路上的天蟾逸夫舞台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家历史悠久、以京剧演出为主的专业戏曲演出场所,不管是对于上海戏曲的发展还是中国戏曲的繁荣,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不过,从3月11日表演结束后,今天起,它将暂时淡出市民的视线,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大修。
曲终人不散
3月11日晚,近百年历史的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迎来大修前最后一场演出,武生名家奚中路主演《艳阳楼》,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邓沐玮以及金喜全、严庆谷等联袂主演《打严嵩》,为“暂歇、为下一个百年之约”天蟾2018谢幕演出季展演收官。
剧场修缮期间,天蟾逸夫舞台提出了“停场不停业”和“13分钟步行圈”的概念。上海京剧院的大部分演出将以位于徐汇区天钥桥路上的周信芳戏剧空间为主要阵地,同时辅以人民广场周边其他专业剧场为戏迷服务,这些剧场都在天蟾逸夫舞台周边,13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如上海大剧院、人民大舞台、共舞台、黄浦剧场、上海音乐厅及即将开业的中国大戏院等。除了周信芳戏剧空间外,天蟾逸夫舞台还将在市中心分设票务代理点,原有票务系统也将继续沿用,继续提供各类戏曲演出的购票服务,在此期间天蟾会员仍可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及会员服务,确保停场不停业,服务不断、演出不断。
天蟾舞台的身世很复杂,它的前身既可以追溯到南京路上的新新舞台,又涉及福州路上的大新舞台。
1926年大新舞台开幕宣言
1912年4月4日,沪商黄楚九和买办经润三合伙创办的新新舞台在南京路、大新街(今湖北路)口开幕。不久孙中山来此看戏,为舞台题词“是亦学校也”。1920年,梅兰芳在此拍摄戏曲电影《天女散花》。后来顾竹轩接手经营,仍以演京剧为主。1924年起,周信芳在此演出《龙凤帕》《华丽缘》等新编戏和《汉刘邦》《天雨花》《封神榜》等连台本戏,票房良好。
福州路开业初期的天蟾舞台
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出《抗金兵》
天蟾舞台怎么会搬迁到福州路的呢?
说起来还与一场诉讼有关。20年代末,南京路商业欣欣向荣,先施、永安、新新三大公司引领百货业潮流。1930年,永安为了与先施竞争,向工部局申请在东侧(即天蟾舞台所在地)兴建一座摩天大楼。工部局便一纸公文送到天蟾舞台,告知将收回地皮,补偿500银元。
南京路一块风水宝地,加一幢楼房,仅作价500银元,顾竹轩与工部局交涉无果,顾竹轩请律师上诉至驻沪总领事和英国公使,告工部局违法。1930年10月6日,英国大理院最终裁决送达上海,判定工部局收回地皮须补偿10万银元。从500到10万,是一个惊人的飞跃,这也是上海开埠以来华人诉讼洋人的第一次胜利。
10万银元到手,顾竹轩于10月12日在《申报》上发表启事,宣布天蟾舞台闭幕。永安公司如愿以偿建造了新永安大厦(今七重天)。顾竹轩则盘下了福州路、云南路口的一处产业。
30年代中期的天蟾舞台
这里原来也是一座戏院,而且规模不小,三鑫公司建造,平面接近圆形,舞台凸出半圆形大台唇,观众厅三层,座位呈扇形排列。当时报道称:“今大新舞台,尤为舞台中最新之建筑,即如场中圆顶,采用科学方法,能聚音不散。至于座位舒适,视线集中,诸君试一审视,即可了然。”
戏院于1926年2月6日开幕,初名大新舞台。1928年改名上海舞台,并进行扩建,座位增至3917席,为上海之最,白天放电影,晚上演戏。1930年又改名天声舞台。1931年,天蟾舞台的班底搬迁过来,从此这里挂起了天蟾舞台的招牌。
1937年八一三以后天蟾舞台曾作为难民收容所
天蟾舞台在公益事业方面享有很好的名声。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为接纳流落街头的难民,天蟾舞台曾停止营业,设立难民收容所。1938年4月26日,梅兰芳在此演出《霸王别姬》,为伶界联合会筹募慈善经费。这是抗战时期梅兰芳在上海最后一次登台,他不久离沪赴香港,蓄须明志。
梅兰芳、马连良等在天蟾舞台演出的戏单
1989年,上海京剧院负责筹资,其中香港邵逸夫先生部分捐资,于1990年拆除原建筑(保留天蟾门面),重建新剧场。1994年4月28日落成开幕,更名为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场内安装中英文字幕电子显示屏,为沪上首家。2004年天蟾舞台再次进行修葺。
2018暂歇,为下一个百年之约!天蟾逸夫舞台,2019,不见不散!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