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申城先锋|上海外资企业的“娘家人”刘朝晖:创我国首张“负面清单”

2018-3-12 10:03:48发布75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程琦3月12日报道: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利用外资则是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紧紧围绕城市发展这个中心,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上海的开放与改革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近年来,上海率先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又一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涌现出了不少敢为人先的探路者。
上海商务委外国投资管理处处长刘朝晖就是一名外资战线的老兵,她不忘初心,甘当改革路上的铺路石,在自贸试验区建设、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多项重大改革事业中带领团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为上海的改革开放事业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重任在肩 提出54项扩大开放措施并获得国务院批准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韩正同志说过,上海自贸试验区是苗圃,不是盆景。也就是说上海自贸试验区承担着为国家的进一步开放进行压力测试的重任,因此扩大开放工作也就成为了自贸试验区的重中之重。而这项重任就落在了上海市商务委外资管理处处长刘朝晖和她的团队身上。
“到底提出哪些先行先试的开放措施呢?这可不是坐在办公室拍脑袋就可以想出来的。要向国家提出在上海先行开放的建议,就要回答哪些领域需要开放、哪些领域可以开放、开放是否有风险、是否有防范风险的措施等问题。”刘朝晖说,这不仅是一项改革举措,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要敢于迎难而上,冲破固有利益藩篱,又要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共同参与。
接下任务的刘朝晖和团队成员们一方面调研外资企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一方面广泛联系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听取行业部门、监管部门意见,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的建议措施。不过,尽管建议措施涉及到市政府乃至国家部委的许多部门,协调量大、难度高,但可喜的是,54项扩大开放措施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
敢为人先 创造性制定我国首张“负面清单”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中,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研究制订试验区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是核心任务之一。但什么是“负面清单”,刘朝晖和团队同志们在一开始也摸不着头脑。
“负面清单在中国没有先例,那就先看看别人家的是什么样子”刘朝晖就凭借着一股子韧劲,带领团队迎难而上,边学习最新国际投资规则,边系统梳理外商投资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关双边和多边的投资协定,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
“学习了国外的内容后,就要决定哪些放在自贸区的负面清单里,又有哪些规则要因地制宜进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刘朝晖和她的团队,先后三次征求35个市相关部门意见,召开了近40次协调会。
刘朝晖说,不仅仅是负面清单的内容,包括形式也需要进行商榷,国际上的负面清单是文字式样的,可是这样的形式并不方便查找,最终我们还是创新性地制定了表格样式,尽可能的为企业提供便捷。
作为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的龙头性制度,负面清单发布实施后,受到社会各界和投资者的一致好评。2014年,根据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的原则,刘朝晖和她的团队又修订推出了2014年负面清单,将特别管理措施由2013年的190条调整为139条,调整率达26.8%。
为外资企业穿针引线,营造上海营商环境好口碑
外资是上海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沪外资企业贡献了上海gdp增加值的27%、税收总额的34%、进出口总额的66%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53%。在上海的外资企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有问题找商务委,他们都把商务委亲切地称为“娘家”,而这是外资战线的同志们长期为外企服务赢得的口碑。
星巴克烘培工坊在上海建立备受瞩目,可是选址在哪,涉及到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多种业态证照怎么办理,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竺蕾一筹莫展,情急之下,她想到的第一站就是刘朝晖的办公室。了解到星巴克的诉求后,刘朝晖做起了穿针引线的工作。她帮助星巴克引见了包括徐汇、静安、浦东等各区的商务委,一个个对接,选址从最初十几个点位,最后选定了兴业太古汇这一个点位。
选址解决了,星巴克烘培工坊“落沪”的困难远没有结束,太古汇是商场,而星巴克烘培工坊烘豆子这道工序又属于生产范畴,应该在工业用地上生产,此外,我国对于生产环境也有封闭式的要求,可是星巴克烘培工坊却又是开放的模式,证照该如何审批办理?
“企业的需求就是改革的动力和方向”刘朝晖再次穿针引线,多次召开市区两级的协调会,帮助星巴克解决了成套设备如何进口,开放式生产涉及多部门审批,用地性质改变等等多个难题,最终,精彩的星巴克工坊才呈现在市民眼前。竺蕾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尽管这些难题大多不是商务委的权限,但刘朝晖没有踢过皮球,让我们体会到了上海政府部门对创新项目的创新监管。
丛颖与刘朝晖共事多年,她告诉记者:“刘处长经常说,外资企业在上海投资、经营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中的大多数都不是我处职权范围可以解决的,但只要是外资企业提出的问题,我们都视作是我们的职责范围,我们就是要用我们的担当、耐心和热情,为外资企业切实解决一个个或大或小、或简单或复杂的问题,用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树立起一块块上海优良营商环境的口碑。”
吃水不忘挖井人 是组织和团队给予坚强后盾
如今,刘朝晖已经从事外资工作15个年头,不过,每每回想起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回想起全国首份负面清单,刘朝晖心里充满自豪感,又倍感幸运。她说,正是身处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处在上海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才有机会投身到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中。正是因为参与了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更早的接受了最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规则,更深的学习了国际先进的外资管理理念、方法,更广泛的与业内专家讨论如何将国际投资规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正是因为参与了自贸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对利用外资、对扩大开放、对改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不论是负面清单的编制、开放措施的提出、外资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是外资企业的服务,都是系统工程,不是外资处一个处室、甚至商务委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往往涉及到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吃水不忘挖井人,刘朝晖一直感叹,是组织和团队给了我坚强的后盾。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她表示,正是有了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有了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的完成各项任务。
也有人问过她15年从事同样的工作不烦吗?刘朝晖坦言,企业是同样的企业,但企业的需求随着企业的经营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时时不同,为了满足新需求,解决新问题,我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研究国际投资规则的新变化,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每天都面临新的挑战怎么会烦呢?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