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半年多时间里,奉城镇东新市村村民老严和5位老乡引发了一场动静不小的动迁风波。他们想不明白,“当初可以选择异地建房安置+动迁房调换形式进行安置,可为啥突然就不作数?”今年,村民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干部尽心履职履责解决问题,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满意。”
这场动迁风波,始于7年前。2011年,为了配合市委、市政府航吉220千伏变电站工程项目的建设,老严等6户村民主动让出自家宅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那会,按照区里原先的动迁安置补偿条例,这些村民可以自主选择货币安置、异地建房安置+动迁房调换、动迁房安置任意一种动迁安置补偿形式。但后来,区里出台了新的动迁安置补偿条例,对动迁安置的政策有了调整,规定异地建房安置和动迁房安置两种形式不能同时选择。“当初说好的,协议也签了,一下子说变就变了。”对此,村民们心里有怨气,更有委屈。于是,过去半年间,村民们一直在四处“投诉”。
就在今年年初,奉城镇镇长陈纪忠正在村里开展“千百问,千百策,千百梦,千百圆”调研活动时,村民们将他围住,一定要让他给一个说法。一边是政策底线不能破,一边是群众需求要回应,面对这个难题,陈纪忠并没有简单地采用政策解读形式来回答,而是更加深入的调研。一方面,深入到村委会、动迁基地,听村干部、村民讲真情,捋清前因后果;另一方面,找区里部门、领导,问政策、问意见,寻找突破点。
当晚,陈纪忠还开起了“夜会”,召集规划镇长、动迁部门等商讨解决方案。在集思广益中,干部们终于想出了一个既不违背法律法规又符合群众诉求的解决办法,即如果村民确实想要动迁安置房方式的,已建成的异地建房可由镇政府按照原价回购,再将动迁协议从异地建设房安置变更为全部平方拿动迁安置房方式。陈纪忠说:“政府部门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群众利益面前,干部积极作为,一下子温暖了村民心。与此同时,村民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不知道是按照现行的政策选,还是按照这个新方案选?”老严回忆,正当村民六神无主,是干部们主动上来帮了忙。“他们帮我们做分析,选择异地建房安置,可以保留宅基地;选择动迁安置房安置,虽然眼下看上去合算,但宅基地却永久失去。”村民们告诉记者,干部详细解读了政策,帮助村民理解和消化,“最后,大家都是在全面了解政策基础下作出了选择,各个心里踏实。”
在这场动迁风波中,干部真心为民、真情待民的服务理念,深深烙在了这些村民们心里。老严说,面对问题,干部不推责,反而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谋福利,“这样的干部,吾伲真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