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期间,地处上海宝山、规模亚洲第一的国际邮轮母港——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先后有12艘大型邮轮靠岸,平均每天出入码头车辆达2000辆至9000辆不等,累计客流5.2万人次。不少生活在邮轮港周边的市民和乘坐邮轮外出旅行的游客都很担心,春节期间的交通出行会不会受到影响。与以往不同的是,节日里大型邮轮到港上下客期间,港区周边道路通行顺畅,交通组织井然有序。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去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立足地区大型货运车辆较多的实际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依托“智慧公安”建设,细化地区交通管理与组织,不断增强群众平安出行的舒适感。 精细化设置的“智能交通”让市民出行不再犯难 近年来,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从零起步,已发展成为亚洲第一邮轮母港。如何全力服务地区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是摆在属地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邮轮码头现在有大批游客已开始下船,请注意确保宝杨路沿线道路通行正常!”“好的,明白。”当听到电台中传来现场指挥员的指令后,宝山分局交警支队勤务路政大队民警孙宇一边盯着显示屏监控图像,一边通过笔记本电脑迅速对宝杨路沿线各灯控路口进行系统调整形成“绿波效应”,确保进出国际邮轮码头社会车辆快速有序通行。10分钟后,电台里传来邮轮港区已恢复正常的消息后,孙宇又通过笔记本电脑将宝杨路沿线灯控路口交通信号恢复原样。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指令,只需按几下按键,就可以对某一区域的交通信号系统作出自适应调整。 过去,邮轮一到港就要提前在宝杨路周边布置大量警力分流引导,疏散整个港区内进出车辆至少要40分钟,而且常常造成周边道路拥堵。宝山交警支队通过实地踏勘和系统分析,主动掌握进出港区的车流通行情况,在此基础上精确计算分析论证邮轮靠港期间宝杨路沿线“绿波速度”和“绿波带宽”,通过单向协调和双向协调相结合,合理控制宝杨路上下行之间交通流量,有效缓解沿线交通压力。 警社融合的“大数据应用”形成精准导航信息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去年宝山分局与导航软件公司密切协作,打破彼此间的信息壁垒,在节假日等大车流、大人流的高峰时间,宝山分局主动将重要路段的车流、人流等数据提供给导航软件公司,相关导航软件通过对实时数据的云计算为市民群众迅速匹配选择最快捷的出行路线。同时,导航软件公司也将其云平台上的数据实时提供给公安部门,为交警勤务部署、交通疏导、停车指引、应急分流、道路限行等交通保障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1月24日,上海下起了大雪,不少市民为第二天的出行交通“捏了把汗”。 1月25日的高峰时段,使用导航的驾驶人一进入宝山区域的事故易发路段,就会听到导航语音发出“前方易滑路段,请靠左行驶”的提示。再向前行驶,只见一个车道已被锥形筒隔离,施救工作人员正在融雪除冰,交警正积极疏导车辆。这是宝山分局与导航软件公司进行“大数据”整合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民警只要通过宝山道路交通信息发布平台就能向市民群众的手机和导航系统推送即时路况信息。 在1月24日、25日的冰雪天气中,地图导航和交通诱导屏犹如“罗盘”与“灯塔”指引车辆在冰雪道路上安全通行。 有的放矢的“非现场执法”增强交通参与者的规则意识 “过去宝山地区交通特点之一就是各种大货车随处可见,横冲直撞,老百姓出行有点‘胆战心惊’。但是这两年,我听到不少群众反映现在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大货车看不见了,交通秩序也比以前好很多,我想知道交警是怎么做到的。”在近期宝山分局“大调研”活动中,区人大代表富浩社区居委会主任刁国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宝山交警支队主要领导给出了相关数据:通过宝山区智能化交通一期、二期建设,截至2017年11月底,分局已对沪太公路、共和新路等17条路段实施早晚高峰8吨以上大货车禁行和限行措施。同时,采取“电子警察”和一线交警结合的执法模式,查处货运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8.53万余起。通过对大货车高峰禁限和加强路面执法管控,促使地区道路通行秩序明显改善,通行效能明显增强。 来自中国农工民主党的政协委员陆伟群也饶有兴趣地问:“大货车高峰禁限措施能不能保持常态长效?” 宝山交警支队支队长刘海波回答:“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已经通过前期点位排摸和相关技术改造,投入130余套‘电子警察’对禁货限货道路开展非现场执法。通过严管常态化对大货车‘闯禁’形成极大的震慑,不断提升运输企业和驾驶人的违法成本;我们正在考虑下一步继续扩大禁货范围,让广大社会车辆在区中心道路、重点道路以及重点区域的通勤时间能够明显缩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