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长宁区残疾人联合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区残联理事长张红兵向大会做工作报告,不仅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也明确了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现在就和小编一起速览,感受长宁将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而送去的丝丝“温暖”~
五年成果,让残疾人生活明显改善
长宁区残联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着力做好扶贫帮扶解困和基本公共服务托底补短工作,残疾人生活发展状况明显改善。
走访慰问残疾人11.4万人次,发放慰问金3218万余元,帮困慰问金年均递增11.4%。
与区建交委合作,为1063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改造了全区191个居民小区无障碍设施。
全区69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录用了残疾人,新安置残疾人就业981人。
开展“扶残助学春雨行动”,为275人次的残疾人家庭子女和残疾学生发放助学款,资助金额达144万余元。
支持、培育扶持心友社工站、“依米阳光”、壹方服务、青聪泉等助残社会组织,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助残服务。
全面落实了1702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167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1.1万名残疾人得到了交通补贴,就业年龄段内5367名残疾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282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600余名残疾人纳入了“四医联动”范围
未来聚焦,让残疾人幸福满满
未来,区残联将着力推进服务个性化、康复精准化、助残社会化、管理信息化,让我区更多的残疾人获得更好的服务、更多的实惠、更优的生活。
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
加强残疾人经济状况的实时监测,有效扩大残疾人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参保率,继续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纳入政府实事项目。
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推进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丰富残疾人文艺活动,进一步发挥残疾人国画院的引领作用。
推进医疗康复服务
树立“精准”理念,采取入户调查、书面征询、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准确掌握残疾人对医疗康复的实际需求。
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一人一档”制度,推进数据联通共享,建立残疾人医疗康复数据库。联合卫计委,大力推进精神康复。加快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努力实现有康复需求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全覆盖。
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
开展针对性强的就业技能培训,坚持每年开展就业技能比赛与展示活动,帮助更多残疾人提升职业技能。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在长宁经济重点推进、大力支持的现代服务业、网络服务业、新零售行业等领域,设置“流程简捷、操作简单、要求简明”的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工作岗位,推进校企联动,探索建立残疾人就业示范型基地。
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洪辉,上海市残联副理事长刘骏在开幕式上分别讲话,大会由副区长徐静同志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