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静安新闻

“红本本”讲述社区故事

2018-3-5 14:17:00发布67次查看

(记者 袁文君)近日,共和新路街道社区工作者手中多了一本“红本本”——知新社区工作手账,街道“冯书记工作室”的老书记们将丰富的社区治理经验及群众工作方法传授给社区工作者们,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根据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意见的文件精神,按照区委调研走访工作的统一部署,共和新路街道70余名社区工作者拿起“红本本”走进各家各户,尤其对平时“紧闭家门”的人群,在谈心交心中更靠近他们,了解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也让他们更了解社区,了解社区工作者。2017年12月初下发的“红本本”,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有一个又一个走访调研而来的故事跃然纸上。

让不爱社交的孤老走出了家门

锦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助理张敏杰在走访过程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76岁老人邱老师。邱老师曾任沈阳大学教师,生活起居都是由老伴来照顾,两年前老伴突发疾病永远离开了她,她感到生活又寂寞又无助。在交流中,她表达了很想走出家门的想法,表达了想和同龄人聊聊天、谈谈心的愿望。张敏杰把她的需求记在了“红本本”上。

之后的走访中,张敏杰发现一些老人也有同样的需求。随后居委会便商讨组织了一个“谐趣沙龙”的活动,把这些孤寡老人聚在一起。每周三下午,活动室里都热热闹闹,老人们有聊不完的话题。因为参加了社区沙龙,邱老师的情绪得到了疏导,现在她经常会对张敏杰说:“‘谐趣沙龙’拉近了我和居民们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居民们和社区的距离。”张敏杰表示,通过社区走访,他们能更全面掌握居民的现状和需求,方便今后社区工作的开展。

让宅着的“能人”为社区工作助力

延平小区17号楼居民刘老先生和毛老师是一对志愿者老夫妇,夫妇俩都是北方人,因有方言沟通交流的障碍,性格开朗的夫妇俩对社区生活一度感到失落和寂寞。刘老先生是一名党员,通过前期党员信息登记的走访工作,党务社工发现老先生有着研究生学历,于是居委会就有了邀请老先生在社区的社团组织开展专业讲座的设想。在向老先生征求意见时,他欣然同意。讲座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认可,这让刚深入小区生活的老先生颇有成就感,也萌生了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奉献自己力量的愿望。加入志愿者队伍后,老先生走出家门和居民沟通交流的机会更多了,原先寂寥的“宅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不久后,刘老先生就被居民们推选为楼组长。

在近期的大走访中,社工又发现了一个新亮点,女主人毛老师也在刘老先生的影响下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毛老师是一个非常善于人际沟通的“话痨”。日常的志愿者值班过程中,她发现一些楼道内存在乱堆物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富有责任心的毛老师通过与楼内业主、租户耐心沟通,让这些楼道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即使住在远离小区的女儿家,但一到值班的日子,哪怕身体抱恙,仍身着志愿者马甲准时出现,毛老师笑着说:我们轻伤不下火线。

锦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助理姚慧说:“社区中有着许多深藏不露的人才,社区工作者需要在日常的走访工作中发现这些人,为他们提供发挥能力的平台,从而通过他们引领的社区活动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美好家园的共建中来。”

让社区有困难居民感受党的关怀

去年年底,柳营路1025弄一户居民因电线老化发生火灾,殃及了楼组内其他住户。在洛川中路110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郝振芳的带领下,对受灾居民进行走访调研,详细询问记录每户居民的具体受损情况和临时安置情况,了解他们的诉求,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困难;为他们送去油、米、被褥等慰问品,并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共建结对的上海市商业学校专程对受灾的12户居民进行走访并发放慰问金,令受灾居民深感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洛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走访离休干部赵老的家,在促膝谈心中,得知赵老有一个心愿,他因子女在国外,家里比较冷清,希望生日之际与老伴一起合影,留下珍贵的回忆。“红本本”记录了老人的心愿。生日来临,党总支预定了生日蛋糕,当天,居委干部们一起为赵老生日祝福,并为老人拍照留念。老人激动地说:“想不到党总支记住并满足了我的心愿,感谢社区大家庭对我的关怀。”

静安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