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区)回眸
2018-3-2 10:25:24发布73次查看
黄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回眸过去一年黄浦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区)工作,人们不难发现,聚力惠民,黄浦创建工作一直在路上。
从2017年2月的创建动员,到6月的实地测评,黄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区)工作,在宣传氛围营造、城区文明程度改善、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7年2月9日,黄浦区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区动员大会,要求黄浦区上下以最大的热情、最好的状态、最高的标准全身心投入创建工作。黄浦区创建指挥部随即宣告成立,由黄浦区主要领导挂帅,相关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在各部门、各街道成立分指挥部,形成二级指挥体系架构。
创建工作吹响“集结号”
黄浦区各部门、各单位、各街道迅速行动起来,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编制创建“资料汇编”,对照测评指标分解任务,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南京东路街道吹响“集结号”,首批推出16个项目,助力文明城区创建,一经发布即得到社区各方的积极响应。如立足于改善老弄堂面貌的“社区微更新”项目,除了居民参与主导、文化名人助力之外,还得到了上海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同济设计院等单位的“跨界”支持;格致初级中学认领了“滋润你的心灵”项目,与街道共同推出“深耕悦读”的南东阅读活动,全面倡导“家庭阅读”的理念。
五里桥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创全号召,向广大驻黄浦区单位发出“文明创建倡议书”,动员大家共同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中来。黄浦区城管执法局重点聚焦难点区域环境治理和重点地区综合保障,开展市容环境“五违四必”、“五乱”专项治理,构建“安全、有序、规范、整洁、美观”的城区环境,实现城区管理水平、管理效能和环境面貌的全面提升,打造城市管理最过得硬地区。
勇于正视问题敢于解决问题
创建工作要提升成效,既要勇于正视问题,更要敢于解决问题。黄浦区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分层督查。依托市民巡访团开展常态化巡查,组织第三方专家组开展实地评测。由区领导带队,部分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政风监督员组成巡查小组,深入创全工作第一线,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去年4月,根据第三方测评组对黄浦区第一轮实地测评的相关情况,区文明办列出了整改任务清单,全区10个街道纷纷行动起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照“清单”积极落实整改,举一反三,通过条块联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辖区内的市容环境水平,凝心聚力,狠抓顽症治理,扎扎实实、全力以赴打好文明城区创建攻坚战。
淮海中路街道东部区域的微小商户跨门经营,在疏堵结合治理下,商户“严格遵守门框边界”了;吉安路自忠路至复兴中路一段的非机动车违停乱停问题,在街道网格中心“劝一劝”、“搬一搬”、“挪一挪”的做法下,明显改观了;马当路一带无证无照经营在执法队员们的督促整改下,关停了。
在小东门街道,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了楼道堆物专题整治行动。居委干部、楼组长及志愿者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最终征得住户同意后,对楼道里堆置的物品作出清理。大到衣橱衣柜,小到竹竿花盆,楼道内随意堆积的杂物垃圾终于被运走了。有些居民在清理好自家门前堆物后,还撸起袖管帮助居委人员一起清除楼道垃圾。在大家的携手努力下,整个楼道面貌焕然一新。
为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的成效,瑞金二路街道特别打造了一个曝光台、两支队伍、三项机制、四张清单。两支队伍分别为:街道巡防队伍、网格监督队伍;三项机制包括:巡查机制、监督机制、整改机制;四张清单为:小区实地监测对照清单、各中心实地监测对照清单、各类场所实地监测对照清单、主干道及背街小巷对照清单。
让创建工作处处可见时时可闻
如何让黄浦区创建工作处处可见、时时可闻?黄浦区从广场到街巷,从户外到室内,从单位到家庭,做到创建宣传全覆盖。
在东街康家弄,有一块讲述教人识礼、知行合一故事的手绘墙,颇为引人关注,路过的市民常常驻足观看。它通过生动的细节和颇具海派特色的画风,给老城厢营造出一个积极向善的生活环境。
其实,无论是在淮海路商圈的电子屏幕上、西藏路沿线的绿化景点旁,还是在老城厢居民区的公共围墙上……公益广告已经成为黄浦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内容包括文明修身、“新七不”、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家教家风、移风易俗、旅游文明等。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市民们通过公益广告宣传内容,对黄浦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熟稔于心。据了解,目前全区利用主次干道、电子屏、公园绿地、学校周边、工地围墙以及废物箱、自行车棚、停车场、宣传栏等公共宣传资源,通过布设道旗、宣传牌、手绘墙、拍摄专题片等,实现公益宣传内容的全覆盖刊播。
此外,黄浦区还推动宣传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楼宇、进商场、进校园、进宾馆、进景区、进场馆。制定黄浦区市民文明手册、市民文明公约,制作主题宣传卡套送入每家每户,同时,积极动员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等各方力量同创共建,形成创建工作最大向心力。黄浦区204家市文明单位还去街道和居委会双报到,认领创建项目100多项。
始终坚持“创建惠民”理念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区)工作进行得紧锣密鼓之时,去年3月底,在梅家街住了10多年的居民邵国梁给有关部门送去了一封感谢信:“这里的违章建筑拆除后,脏乱差消除了,换来了路面的宽敞、亮堂,换来了清洁、有序的道路,换来了干净、整齐的墙面,换来了合理、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
在黄浦区——通过全面提高城区管理能级,整体提升老城厢等管理薄弱地区的环境面貌,实现生活环境、服务环境同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创建过程中,有了跟邵国梁一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去年5月底,泛东街地区的全天候社区服务站——“邻家屋里厢”升级扩容,服务设施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互动体验区、老年信息咨询室、心理舒缓室、休闲吧、老年俱乐部、健身室等10个功能区为居民提供了更丰富多彩的服务。
两个月后,家住光启路的方师傅一家,高高兴兴地搬回了四新小区修缮一新的房屋,如今家里有了独立的厨卫设施,窗前的采光都比以前好多了。经过一年不到的综合改造,方师傅生活了十几年的四新小区完全实现了大变样:高低不平的路面换成了平整的水泥地;天空中曾经密布的“蜘蛛网”看不见了;拥挤的楼道变得宽敞明亮,家家都统一安装上了防盗门。居民们都说:“自家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像住进了新房一样开心。”
文明黄浦需要每个人参与
文明黄浦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黄浦区在创建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和引领,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不断提升居民素养。多支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大街小巷,公共文化场馆学雷锋志愿站实现全覆盖;市民修身“六个一”行动不断推进,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宣传教育丰富多彩。
每月20日一早,上海第一医药商店股份有限公司退休职工陶依嘉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南京路上,带领着徒弟们为市民免费提供量血压、称体重、理发、代钉纽扣等多项服务。而今,南京路的面貌都换了好几茬,她自己也从风华正茂走过耳顺之年,但她的服务依然被百姓津津乐道。
在黄浦区,南京东路、豫园商城、淮海公园等一个个学雷锋地标树立起来;百家文明单位学雷锋行动、窗口行业共青团号学雷锋活动、党员志愿者进社区学雷锋便民利民志愿行动等一个个品牌项目运转开来;学雷锋劳模工作室、咏年楼健康大使团队、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义务讲解队等一个个特色团队成长起来;陶依嘉、何金娣、黄吉人等一个个先进典型涌现出来……志愿服务正逐步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
创建工作还在路上。2018年,黄浦区将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契机,推动全区各项工作发展,为建设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