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把解决问题贯穿大调研全过程
2018-2-26 9:24:23发布77次查看
“你们公司的这些智能产品,可以通过曹路社区家门口服务的app,让更多老百姓有所了解。”2月22日走访上海交大金桥科技园内的恬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时,曹路镇党委书记吕东胜说。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曹路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等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关心“沉默少数”为主题,兵分13路开展集中调研,分别走访高新企业、住宿餐饮业、“两新”组织、私营业主等。
吕东胜带队走访了上海交大金桥科技园。这是一个由上海交大科技园有限公司、三信国际电器上海有限公司及上海浦东科技创业中心于2010年共同投资创建的园区,承担着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市科技企业苗圃、浦东新区大学生创业基地、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等服务功能。
“我们园区现有物理空间1.45万平方米,入驻率已达98.37%,目前最大困难在于物理空间发展受限,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企业培育和团队建设都受到影响,希望取得曹路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吕东胜回应,地方政府有责任为企业发展拓展空间,建议园区与其他周边科技园区合作。“我们带来了人才政策相关材料,可以让园区内员工多了解一下,争取早点让大家把户口、家庭迁过来,更安心地工作,为曹路作贡献。”
曹路镇镇长孙华明调研了宝龙丽笙酒店和宝龙物业公司,实地参观了酒店客房部、后勤部、餐饮部等区域以及宝龙物业管辖区域,了解公司运营情况和企业发展目标。在与丽笙酒店和物业公司的座谈会上,孙华明及时回应了企业提出的人才紧缺、用工难等问题,表示镇政府层面将梳理企业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为企业提供更优的营商环境。
曹路镇人大主席唐新珍走访了黎明前锋村,现场倾听了村民的意见建议。镇党委副书记张丽华、副镇长唐建明在星火村召开了“美丽庭院助推新农村建设探索”开题会,启动专项课题调研。
活动当日,其他几组领导还分别走访了镇党建中心、事务受理中心、外籍家庭、军属、劳模家庭、建筑公司、汽车维修公司、民营医院,现场听取意见建议。
这次的集体调研是曹路镇响应浦东新区委将每周四作为“集中调研日”的工作要求,在首个“集中调研日”开展的集体行动。
曹路镇相关领导表示,下一步,曹路镇将在完成新区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曹路实际开展“自选动作”,同时梳理汇总前期收集到的问题建议,通过大调研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让大调研出成果,出实效。
万祥:充电桩改造工程解决居民难题
“投币一块钱,电动车就能充上5个小时的电,又实惠又方便。”最近,在万祥镇祥安小区梅苑的5个地面车棚里,5台投币式充电设施崭新亮相,受到周边居民的点赞和欢迎。这是万祥镇根据大调研活动,发现居民急难愁事,以需求为导向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成果之一。
祥安小区是一个大型动迁安置小区,地处祥跃路与祥安路的交叉口,小区由梅苑、兰苑、竹苑、菊苑四块组成,共有67栋住房,入住居民2031户,人口4483人。因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小区周边公交线路不多,不少居民选择上下班骑电动车代步。但随之而来的充电问题却让居民和物业都发了愁。
万祥镇祥苑居委会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居民采取高层“悬吊充电”的方式,“空中拉线”将拖线板从楼上吊下来,给电动车充电,充电插座随处可见,存在极大的消防和安全隐患。
经过多次调研讨论,万祥镇决定在祥安小区梅苑开展先行试点,启动了电动车充电桩改造工程。目前梅苑5个车库内的充电桩改造已全部完成,可同时供80辆电动车充电,充电设施如果达到额定功率,或者检测到电动车电量已满,甚至在插头遇水或者出现故障时,都会自动断电,保障电动车充电安全。支付方式也很便捷,可以投币,也可以购买充值卡,有效缓解了居民充电难等问题。
万祥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投币式充电设施改造还将在辖区内的兰苑、竹苑、菊苑推广。
今年以来,万祥镇坚持需求导向开展多次调研活动。围绕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情况,万祥镇相关领导与规建办、社建办、动迁办、建发公司等共同实地察看了三灶港滨水项目、幼儿园项目、邻里中心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和文体中心项目以及三期动迁安置房项目进展情况,就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责任单位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
陆家嘴:大调研助力公益项目升级
近日,陆家嘴街道一系列以“不忘初心惠民生牢记使命聚民心”为主题的帮困助贫活动举行。
该系列活动是陆家嘴街道大调研工作中的一个特色项目,为寒冬中的社区困难人群送去了党的温暖。最后一场主题为“民生民心,让爱传递”的爱心助学活动中,49名社区困难学生收到了总额8万余元的爱心捐款。
近阶段,陆家嘴街道相关领导在大调研过程中走访各个居民区,将人民群众最急、难、愁的问题作为调研主要内容,实地了解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
同时,陆家嘴街道联合上海民生公益基金会、一建集团等多家驻浦东新区单位,对接企业优质资源,为解决困难问题打好基础。
此次系列活动共帮助社区困难家庭150余户,发动驻浦东新区单位40余家,参与人数达到5000余人。街道结合大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用多方资源对公益项目进行整合和升级,实现了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同时,街道还通过引入社会组织,提高项目的专业化运作能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