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共享·共建·共融——融媒体视角下吴泾城市基层党建调研座谈会在新落成的和平村红色庭院展开。以大调研为背景,融媒体时代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吴泾镇携手媒体、专家、学者、驻区单位等各方力量,开展大调研、大讨论。
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市党建服务中心主任高骥;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何海兵,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晓强;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党委委员、阿基米德ceo王海滨,《组织人事报》副总编向娟娟,闵行广播电视台台长徐雷冰,镇党委书记杨其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文琦等出席。区域化党建联席单位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香平,市五医院党委书记、区党代表施晓军,紫竹高新区党委副书记钱明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计蕾,交通大学组织部、燎申智城、森马服饰、国核自仪、中国银行吴泾支行党组织负责人,及六大片区党建服务站组长、指导员和联络员等参加。
大调研契机,群策群力出点子
本次调研座谈会是在大调研背景下,融媒体结合城市基层党建的一次积极探索。专家、领导、媒体人、驻区单位党组织代表从党建理论研究、基层一线实战等方面,现场商议,沟通需求,直击短板,落实进度。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市党建服务中心主任高骥说:吴泾基层党建有好的基础,也抱有创新意识。吴泾的党建工作不仅得到了党委政府的支持,更得到了各家基层单位的重视,值得认可。针对新的党建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希望进一步完善社区党校、组织生活室等标准配备场所。在完成硬件设施配备的同时,要积极思考如何发挥硬件的功能性。例如,书记工作室不仅作为居、村新老书记交流学习的场所,更可扩展作为驻区单位的党支部书记的议事空间。要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党建引领下改革发展的成就,展示基层党员的风采。党建服务中心应该定位是党性教育的阵地,让党员群众一走进中心就是一次情景党课的学习。
何海兵教授说对吴泾的基层党建工作给予肯定。谈到未来党建中心的规范时,提到以下三点要求:一是可及性。首先要做到交通上的“可及”,为党员群众提供方便,还有就是老百姓的知晓度和熟悉程度,要增加在老百姓中的影响力,相信吴泾与阿基米德的合作将大大加强这一方面的宣传影响。二是友好性。阵地的建设要让党员群众愿意来,主动来,这要在建设初期认真设计思考,不要变成碎片化、分割的存在。三是参与性。要增加阵地与党员群众的连接,积极推动组织化进程。齐卫平教授希望吴泾党建工作进一步能提炼经验,凝练宣传经验,促进学习推广。党建服务中心要做到公共性,做到党员想来,群众想来,那干部也一定会来。“泾彩党建”的“彩”就应该是特色,关键不在面积有多大,而要挖掘吴泾独有的党建工作特色所在,吴泾要利用新的党建阵地拓展自己的“组织力”。丁晓强教授认为吴泾基层党建的两个空间非常有创意。党建阵地应找准定位,发挥好其政治功能,同时,更应该是各个区域单位、党员群众的精神家园。党员是有信念的群体,基层党建要提升基础组织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筑牢精神家园。王海滨表示此次和吴泾镇合作发布“新空间”是在新的纬度,面对新领域新阶层尝试新的模式。并希望阿基米德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能在吴泾党建服务中心的物理空间下,携手合作共发展。向娟娟副总编说融媒体是目前的大趋势,吴泾发布的线上、线下两个空间视角新颖,主动融入融媒体技术,即紧扣中心工作,又拥抱互联网,开拓了党建新思路,谋求党建工作的增长点。然而,媒体传播力的基础依然是基层党建工作,云端工作可以是党务工作者在基层开展工作的利器。紫竹高新区党委副书记钱明华表示对在新规划建设的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内设立的紫竹板块充满期待。党建中心应该是展示工作特色,凝聚党员群众,汇聚红色力量的阵地,应该是服务党员的阵地,更是能够补“精神之钙”的阵地。徐雷冰台长表示作为区域媒体平台,将努力在吴泾建设科技时尚特色小镇进程中,尽全力配合。一方面配合阵地建设可定期开展主题展示活动,将吴泾基层党建的成果成效展示出来,也让党员们能看到吴泾的变化中有自己的一份贡献。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挖掘党员与群众的鱼水情,说好吴泾故事。
城市基层党建,扎实落实谋特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镇党委书记杨其景表示,吴泾将进一步深刻认清新形势下城市发展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准确把握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突破,从转变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到转变工作方式、方法,使党建工作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适应。具体来说,2018年吴泾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将积极做到:一是共建,加强合作,发挥党建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加强构建基层党建的组织纽带,打通合作的途径和渠道。二是共享,精准施策,构建多方满意的服务体系。精准对接供需,把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作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精准调配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阵地共享、文化共享、服务共享。三是共融,相互贯通,凝聚基层党建的整体合力。坚持在融合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协调联动、整体推进。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文琦表示,今天的座谈会是党建落实大调研的一次实践,是一次跨地域、跨领域、跨模式的尝试,吴泾将继续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听实话、察实情,搞清楚吴泾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疑点、难点和痛点,弄明白如何做强做实城市基层党建,真正把建设特色小镇的底子夯实、扎牢。通过多方合作,必将实现1+1大于2的裂变效应,共同开启2018年吴泾党建新篇章、经济发展新局面。
镇党委副书记沈军介绍2018年吴泾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规划,他提到,吴泾将围绕共享、共建、共融三个关键词。共享是追求,重在合作共赢,激发创新源动力。共建是基础,重在理念先行,借势媒体传播力。共融是路径,重在资源汇聚,提升党建聚合力。
融媒体环境,主动适应新时代
在互联网时代,传播媒介已从原本单一渠道蜕变至整合广播、电视、报纸等多元媒体的融媒体环境。为契合新时代的用户习惯,进一步扩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受众面和知晓度,吴泾镇积极与阿基米德平台合作,启动“吴泾新空间”融媒体传播项目。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党委委员、阿基米德ceo王海滨和镇党委书记杨其景签署“吴泾新空间”合作意向书,并为吴泾新空间揭牌。
现场还通过阿基米德平台,扫码发布了2018吴泾镇区域化党建联建“三张清单”大调研,以“项目清单”、“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协调资源、对接需求,开拓项目。
阿基米德(上海)传媒有限公司首席合作官成吉介绍了“新空间”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组成部分,他提到,“新空间”项目围绕“小镇电台”概念,将建立一个线上党建学习教育平台,可将党课形成的课件、视频、图像等资料保存至平台,以实现点对全社会的传播效应。同时,平台可提供党员与专家、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在线实时互动,收集党员需求及建议意见,推动党建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
此外,结合大调研活动,计划将社区大讨论项目拓展到党建领域,收集建议意见。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开展“吴泾发展访谈录”,采访录制生活工作在吴泾40年的人物故事,以短音频形式在阿基米德平台发布;还将打造年度合作项目——发现吴泾之美,包括红色吴泾、文化吴泾、科技吴泾、时尚吴泾、青年吴泾,实现新媒体、传统媒体、基层党组织相融合,产生优质的节目内容向全镇老百姓推广。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2018年,吴泾的城市基层党建将努力把区域内的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以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以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更好地构筑起吴泾精神、吴泾价值、吴泾力量,打造一流党建新高地,奋力开创建设科技时尚特色小镇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