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浦东新区开展"最美老干部"评选活动

2018-3-2 9:27:28发布84次查看

为激励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弘扬正气,深入推进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去年下半年,浦东新区离退休干部工作委员会、浦东新区区委老干部局在浦东新区区离退休干部中组织开展了“最美老干部”的评选活动。
根据各单位推荐上报情况,浦东新区离退休干部工作委员会、浦东新区区委老干部局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后,通过“浦东老干部”“浦东发布”“浦东文明”等微信公众平台,对20名候选人进行投票评选,并由相关人员组成的评审团进行审核评议。最终评选郑瑾瑜等十位离退休干部为浦东新区“最美老干部”。
“最美老干部”是浦东新区广大离退休干部中的优秀代表,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真诚情感和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干部最美的人生价值,为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树立了榜样。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要组织引导广大老同志向他们学习,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正能量价值取向,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优势作用,不断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发挥作用。
郑瑾瑜
87岁,女,高桥镇离休干部,原利华造纸厂医生
满腔真情献社区
郑瑾瑜虽已离休多年,但她始终坚持“一个党员一面旗”,满腔真情献社区。她曾荣获上海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浦东新区外高桥功能区先进党员、浦东新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浦东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浦东新区优秀“六大员”、高桥镇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郑瑾瑜在小区公益活动中是热心人。她借助小区的党支部网页,先后写了20多篇稿件在网上宣传交流,表扬小区中的好人好事,指出不文明不道德的陋习,积极倡导同创共创和谐文明小区。她还参加镇离退休党总支开展的“正能量网上行活动”,利用微信积极发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感人的故事,传播正能量,为党旗增光添彩。
郑瑾瑜积极参加社区“健康咨询室”的志愿服务工作,并自费买了白大褂、药箱、血压计等,每周四上午免费为社区居民量血压、测心率和健康咨询服务。为了满足居民个性化的咨询需求,她自费买了不少医学专业书籍,加大充电力度,边学习边服务。她年事已高,而且还患有乳腺癌、冠心病、膝关节炎等疾病,但她仍坚持手持拐杖一步一瘸上门为生病卧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服务,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她还主动融入党总支开展的“三送三促”活动,为居民区党员建立简易的“健康档案”。
杨竹林
男,100岁,离休干部,原杨思中学副教导员
做于党于人民有益的事
杨竹林是新区教育系统中年龄最大的离休干部。从杨思中学离休后,他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时时关注民生,奔走四方,乐为他人排忧解难。担任楼道小组长,他义务配合居委工作,完成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担任原杨思镇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期间,他经常去医院探望生病的退休老同志,并送上慰问金;受聘担任《杨思镇志》主编,多次实地考察、探访,力求真实还原镇区历史,展现杨思文化,记录杨思的经济发展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效。杨竹林还多次在杨思中学开展主题讲座,生动讲述杨思历史,与同学们亲切交流,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90岁高龄时,他撰写了《我的离休生活》送给学校,文中记载他在离休之后为学校、街道、三林镇以及为社会做的点点滴滴,以勉励杨思中学全体教职员工爱岗敬业;97岁高龄时还参加区委老干部局征文活动,写下《难忘的日军暴行和遭遇的磨难》一文,以亲眼目睹的经历,揭露侵华日军所犯下的残酷暴行,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受到多次表扬,但与党的要求相比还是不够的,报答不了党对我的长期培养。我要在有生之年,力所能及地继续做于党、于人民有益的事。”
廉永寅
女,78岁,退休干部,原虹口教育学院高级中学教师
努力做好社区侨务工作
廉永寅是党教育和培养成才的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她老有所为热心公益,积极参加居住地街道侨联志愿者工作,为社区侨联工作作出了贡献。
廉永寅自2002年居住浦东后,便投入到潍坊社区志愿者队伍,至今已有十几年。特别是她担任社区侨联和潍坊街道第二届侨联分会主席后,带领全体侨联联络员坚持为侨眷服务,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每逢端午、重阳、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她自己掏钱买礼品对侨界中的老归侨、困难户、重病号等重点人物进行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他们的心坎上。对80岁以上独居的华侨老人,她提出的口号是“心连心,侨帮侨”,组织侨界“小老人”与其结对,经常探望,时时关心。
在廉永寅的组织带领下,社区成立了侨联时装队和健身队,多次参加市里比赛,并获得了3个奖项。她还筹备了“侨界人士的异域风情摄影展”“辛亥革命100周年收藏展”“侨界人士才艺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现了侨界人士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为了扩大侨联工作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廉永寅还组织了“侨之家”讲师团,在各种场合作国内外时事政治和经济形势及侨务政策法规报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赵富银
男,84岁,机关退休干部,原浦东新区道路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言传身教 精心培育下一代
赵富银是浦东开发的见证人,也是浦东“开路先锋”的佼佼者。
他在岗位上是“开路先锋”,在家是“扬家风、传家训”的楷模。他和妻子同甘共苦半个多世纪,互敬、互谅、互帮、互爱,相濡以沫,从未红过脸。夫妻和睦不仅让家庭更温暖,还言传身教,给儿子儿媳妇和孙子树立了榜样。在家庭良好氛围的熏陶下,儿子和孙子刻苦读书,相继成才。
赵富银老当益壮,刻苦自学。在退休前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读完了复旦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和上海政法干部管理学院管理专业的全部课程,获得两张大专毕业证书。2005年,已进入古稀之年的他,又以顽强的毅力,报名参加浦东新区老干部大学文学班,学习了十年,不仅提高了思想政治水平,还增加了文学修养。其间,他笔耕不辍,自写自编了《人生杂言》《五洲国花》两本书,撰写了数十篇散文、随笔和回忆录等,多次获得市老干部大学、区委老干部局和社区举办的征文奖。
赵富银始终践行“活到老、学到老、作用发挥到老”的正能量,坚持每周一次上老年大学,每天花两个小时阅读,并坚持写作,把自己的人生感悟都细心记录下来。他还从网上摘录了各类警世处事的名句格言,整理成册,推荐给儿孙和邻居们阅读。
石雪兰
女,71岁,塘桥街道退休干部,原瑞金医院主管药剂师
乐为居民保健作奉献
石雪兰是塘桥街道龙阳居民区的一名退休干部,又是居民小区楼组长、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党员离退休医疗志愿服务队队长。
石雪兰以饱满的热情带领社区医疗志愿者开展基础医疗服务。由她组织建立的龙阳医疗队成员大多是退休医护人员,工作室设在居委活动室内,配备了医疗器具和部分应急用药。每周三和周五上午,小小的“工作室”成为社区最温馨、最热闹的地方。
在这里,医疗队成员轮流值班,为老年人测量血压,开展医药咨询和问诊服务,并给每位老人记录每次的检查、问讯情况。每位患者都有一份详细的病情观察档案,里面记录了每个人的血压、血糖数据,用药情况及并发症等情况。20多年来,医疗服务队每年服务人数在4000-5000人次,记录本摞起来达一尺多高。
石雪兰带领医疗队开展服务的感人事迹成为社区助老志愿服务的“金名片”。 2009年,在石雪兰积极带领下,小区里的退休党员医生加入了志愿为小区居民服务的行列。如今,社区在职党员中年轻医生也加入到服务队伍中,在老前辈的带领下做好基础医疗服务工作。
作为医疗志愿服务队队长、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组长,石雪兰积极动员小区居民参与健康自我管理活动。
陈泽
男,80岁,上钢新村街道离休干部
乐做党的政策宣传员
陈泽是一位从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志愿军老战士。他72岁时完成心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奉献社区。2002年被查出身患癌症,他依然顽强面对,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病魔,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于心,继续为社区、为群众服务。
他从2006年开始从事基层理论宣讲工作,长期坚守在理论宣讲工作的第一线。10多年来,他无限热爱理论宣讲工作,将自己了解掌握的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等内容毫无保留地宣讲给党员群众。他身体力行,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和工作思路的宣讲工作。他的宣讲不但通俗易懂,老少皆宜,而且思想深刻,催人奋进,每场宣讲都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充分好评。他进社区、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讲课已达200余场次,听课人次万人以上。
陈泽作为阳光讲师团的宣讲员,始终用“活到老学到老”要求自己,坚持日常学习,每天至少学习一个小时,深入研读文件资料,不断加深理论宣讲的深度。他不仅订阅了《学习时报》《时事资料手册》《党课专刊》等报刊杂志,广泛涉猎各种理论知识,还经常到图书馆、老干部活动中心、东方讲坛等查阅资料。除此之外,他还通过参加专题报告、专家学者讲座,积累宣讲素材,及时充实自己的讲课内容。
沈申元
男,73,退休干部,原新场镇工会主席
退而不休贡献正能量
2009年1月,新场镇党委、政府决定正式创办《新场》报,聘请已退休的沈申元为主编。沈申元上任后,利用各种机会,大会动员、小会商讨,鼓励大家踊跃写稿。
沈申元一直参与新场古镇开发的文字工作。几年来,他在2.4平方公里土地上,像梳头一样,将所有建筑物排摸透。先后出版了《话说新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浦东新场》《新场梦华录》《新场古建筑》等书籍,为宣传古镇提供了文字依据。沈申元有时会到街上为参观者当义务导游,介绍古镇历史。沈申元爱好书法,他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家。他的书法多次入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和浦东新区办的展览,并于2014年获得浦东新区老年协会书法展一等奖。不少部门、单位开会,邀请他写横幅、标语,他都乐意接受。沈申元每年都会给居民写上百副对联、斗方、中堂、条幅等,分文不取,有人要给他成本费,他也一一谢绝,说只要大家喜欢,他就当宣传传统书法,让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沈申元退休10多年来退而不休,不愧是“新场历史文化的第一人”。他严谨求实、兢兢业业、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现在正忙着筛选8年来《新场》报副刊上发表的有关新场历史文化文章,准备编纂出版《文创小镇·拾贝石笋滩》一书。
姚积尊
男,90岁,离休干部,原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处级干部
心系下一代 桃李满社区
1987年离休后,姚积尊始终牢记火线入党时的誓言,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本色,离休不离岗,心系下一代,全身心地投入社区建设。
作为沪东街道“关工委”特聘“讲师团”成员,姚积尊经常走进居民区,为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走进学校为高、初中及小学学生以及社区在职党员,讲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史,讲战争年代革命军人的理想抱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已是耄耋之年的姚积尊,毅然参加莱阳路小学的“开学第一课”、沪新小学“与老干部面对面、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及“铭记历史、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等活动。他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和情怀,关心和爱护年轻一代的成长。他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寄语年轻的社区工作者,要坚定理想信念,立足社区,放眼未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作为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指导员老师,姚积尊积极参与“社区党建中心”“两新组织”的各项活动。他曾结对带教的青少年和青年社工,有的已进入高中或大学深造,有的进入社区基层领导岗位,可谓“桃李满社区”。
瞿文章
男,67岁,退休干部,原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副调研员
一心扑在支部工作上的好书记
瞿文章自2014年10月起担任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离退休第三党支部书记。他认真负责地抓好支部工作,多年来坚持开展每月一次党支部活动制度,从不间断,把自身对党的理想信念的正能量传递给支部的每一名党员。每次支部活动前他都认真准备,让退休老同志多增加相关知识。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检察工作,或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讲解报刊上的重要时事文章,或组织讨论,或播放各种政论片、宣传片,如《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或组织参观张闻天、陈云故居,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他还组织党员到上海电力修造总厂参观学习,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心。每次的活动他都提前策划,精心组织,亲力亲为,安全高效,可谓是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思想境界和满满的正能量。
瞿文章对支部成员关心备至,保持联系,掌握情况,及时沟通。每当有党员生病或家中有事,他总是亲自到医院或家中探望慰问,及时送去党组织的关怀。瞿文章把一名患有严重帕金森病的党员作为重点联系户,时常上门关心,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其家庭困难。
黄永坤
男,71岁,退休干部,原川沙新镇副调研员。
为播种文明而担当
黄永坤退休后的这十多年里,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为播种文明而担当。
在市政动迁中,为化解一些因动迁产生的矛盾,他经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先后提出了“如何加强物业管理”“稳定问题若干思考”“回搬房屋质量问题调研提纲”等建议,提供给政府领导作决策参考。这些建议准确、有针对性,符合政策,符合群众利益,得到领导的认可和采纳。黄永坤为配合大项目建设做了切实有效的实际工作。
黄永坤于2010年开始参与镇市民巡访团工作。在巡防工作中经常开着私车到远的、难的点位巡访,从不计较。把困难留给自己已成黄永坤的习惯,以致每年市或新区有范围大的巡访,需要开车跑较远和大区域的任务都交由他去完成。
作为讲师团成员,黄永坤近十年来为基层讲课近百余场次;作为浦东新区市民巡访团的组长,他全力以赴搞好巡访工作;作为镇安全监督员,他定期或不定期把在巡访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进行汇总,报告镇安全办;作为上海新四军研究会浦东大组组长,他深入寻访老前辈,与浦东新区文史学会一起出版反映浦东抗日烈士事迹的《志光永辉》和《支队战旗》等书籍。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