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优化营商环境,嘉定又放大招了!

2018-3-2 5:57:41发布68次查看
  从“一门受理”到“一窗服务”,
试行“多证合一”“视频认证”,
产业项目当年落地、当年开工
嘉定“6减6加6集成” 做实“放管服”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好,核心是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感受”,2月28日,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章曦在嘉定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上如是说。“放要放得更彻底,让审批环节更精简;管要管得更科学,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服要服得更精准,让企业办事更方便,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优化嘉定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这是章曦对嘉定优化营商环境提出的要求。
会上,嘉定发布《嘉定区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等“1 x”系列文件,计划从审批提速、监管提效、服务提质等方面入手,逐渐在嘉定营造开放便利的产业发展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环境和优质高效的创新创业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是“放管服”。嘉定“1 x”系列文件系统、协同整合了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法宝”。“1”里,共有24条措施,其中“放”“管”“服”各8条,有机结合。“x”,则对24条措施逐一落实,其中不少内容,嘉定已经开始试行。
“我们要审批速度,也要服务质量”,章曦说。嘉定推出的“一窗受理”就是“用服务来提速”的一个典型。类似“一窗受理”这种窗口服务流程的再造,对企业来说,有诸多看得见的实惠。以往企业办证办照要找多个部门、交多次材料,嘉定以行政服务中心新楼建设为契机,分类设置综合服务专区,改变各部门各自受理、独立办理、业务分散的现状,让政务服务从“一门式”到“一窗式”,从“分散化”到“综合化”,实现企业“进一家门、到一个窗、办多家事”。而这其中,企业省掉的环节和时间,将由政府的“内部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来承担。
再以“一窗受理”中的商事登记为例,嘉定还推出“证照联办”举措。企业的市场准入,一是需要营业执照,二是需要相关行政许可。嘉定通过市场准入领域流程再造,推进“证照联办”改革,增速提质。再加上“一窗受理”模式,对企业来说,不仅要找的部门少了,而且办事儿的效率高了。
这些举措,都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发生着化学反应。
“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就是要聚焦制度创新,推动‘放管服’改革向‘三个方向’深化(审批全流程、管理全周期、服务全方位),全力做好‘6减、6加、6集成’(流程再造6个减、创新服务6个加、功能优化6个集成)。”章曦说。用“放管服”相互融合交叉,打响嘉定营商品牌。
“全面缩减从土地取得后到获取施工许可证的政府审批时间,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工业项目不超过15个工作日;全面压缩从项目准入后到土地取得的政府审批时间,在按照市级规定缩减办理时限的基础上,再压缩1/3……” “1 x”系列文件中的《嘉定区深化产业项目审批改革实施意见》,详细给出了产业项目审批改革的目标计划。
时间的缩短,得益于嘉定区审批流程的再造和审批服务的优化,区里将其总结为“6减6加”。“6减”即精简审批环节、优化评估评审、取消文件征询、简化方案审核、简便办理手续、整合竣工验收。具体表现在土地取得至开工前的审批流程整合归并为设计方案审核和施工许可2个环节;设计文件审查仅保留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业项目免于设计方案审核;施工许可改为形式审查和网上办理;竣工验收建立联合验收机制等。一系列措施,让审批结果像是行驶在了畅通的高速路。
“6加”则是实行“路条”优先、实行一窗服务、实行一审一核、实行告知承诺、实行容缺预审、实行项目代办。通过设立“综合受理窗口”,一窗收件,内部流转;设立区级“产业项目代办服务站”和镇级分站(“1 12 x”),成立专门代办服务队伍;探索推行审批“首席代表制”等,用保姆式服务,避免企业“反复跑”“多头跑”。
此外,嘉定还推出“政务服务事项分类集成改革”,重点实施功能优化“6个集成”,即在正在建设的新行政服务中心,分类设置商事登记、投资建设、社会事务、不动产登记、创新创业及综合服务等六大功能区,发挥办事集成的“乘数效应”。
想要增速提质,各单位都有“锦囊”。2月9日,在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注册大厅,上海好药师振源大药房负责人赵飞龙前去办理《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让他感到惊喜的是,原本需要约40个法定工作日的时间,如今只要约10个工作日就能领证。这其中的奥秘在于, 嘉定区市场监管局试行的“许可一证通”。即将《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等五个行政许可、备案事项合并发放一个《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简化办理方式。
“原本药店卖药需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卖保健食品要《食品经营许可证》;店里通常还有些家用医疗器械出售,这需要《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赵飞龙说,“要办齐所有证照,需要来来回回跑,少说也要2个月。”
据介绍,过去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一般需要20个工作日,食品和医疗器械许可各需要10个工作日,最让经营者“头疼”的是在办证核查过程中,药房的门面和工作人员必须达到“标配”,这也就意味着新开药房要空关近两个月等待核查。如今,多证合一后,企业完成整个注册流程的时间可至少缩短三分之二,新证10个工作日内就能发出,为企业节省近一个半月的时间成本。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嘉定区市场监管部门还就企业提出的“不见面审批”“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等诉求,推出创新类、释放类、提速类、简化类、服务类等5大类11条措施,“许可一证通”只是其中之一。
如何“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嘉定自有妙招,一项“视频认证”,让办证“全程不见面”成为可能。
早在2016年3月,嘉定即推行了“3 1”审批出照模式,针对集中登记地内资企业,实现开业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出照。截至今年1月,嘉定共有34个具有合法产权证明的集中登记地址,共有39564户企业利用集中登记地作为住所申办登记,根据每个企业不少于10平方米的场地登记要求,总计释放场地资源约40万平方米。这也极大降低了初创企业的房租成本。
今年,在集中登记地登记制度基础上,嘉定区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了“不见面审批”措施。针对集中登记地企业,由于不涉及前置后置、取消“实地核查”环节,企业主办证只要采用“视频认证”,就能在网上完成身份确认。而对办好的营业执照,市场监管部门还配套有寄送服务,真正实现办理、受理的“全程不见面”。 据介绍,这项措施主要针对的可申请集中登记地企业在嘉定目前新设企业中,占到约80%。
无独有偶,嘉定全区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的单位并不止市场监管部门一家。区环保局也从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加强服务培训等方面,提出10项举措。在提升环评审批效率方面,区环保局承诺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缩减三分之二以上;下放部分社会服务类建设项目环评权限,在各街镇设立12个环保现场办理点,建立更直接更方便的服务渠道。在提升企业获得感上,嘉定的每一个细胞都动了起来。
2017年,嘉定实现增加值2195亿元,可比增长8.8%,总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一;过去五年,累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28项,取消行政事业收费项目73项;在全市最早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国最早成立私营经济城……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上,嘉定可谓先行者,并赢得了发展先机。
以嘉定新城为例,2017年,在嘉定区“三库一平台”信息资源库基础上,嘉定新城利用辖区产业资源信息平台,推动嘉定新城产业资源精准匹配。了解到智能制造行业的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需要改扩建,嘉定新城与区有关部门协商,整合辖区资源,将之前管委会回购的沃达王木业127亩土地中的72亩划拨给该企业,用于建造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根据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地区总部想继续加大在华投资、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产品本地化生产的需求,将剩余的55亩土地划拨给希杰储运(上海)有限公司,专门用于建造爱茉莉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全国仓储分拨中心,助其实现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
在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一组数据也十分可喜。2017年1-11月,嘉定海关驻出口加工区办事处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为2.55小时、0.69小时,同比去年分别减少39.7%、12.7%;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嘉定办事处检验流程缩短1.5天以上,通关效率提高35%……在嘉定进出口贸易“口岸”,早在2014年,海关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就联合实行“三个一”通关模式,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方式,将原来串联的“先报检后报关”通关流程转变成并联的“报检和报关同时进行”,以提高通关效率。
过去这些事例的背后,是嘉定为企业提供便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行动。企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在哪里,政府的关心、服务和措施就在哪里。“1 x”系列文件的出台,一系列诸如政务服务事项分类集成改革、受审分离改革、产业项目中介服务管理、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区企业服务云”建设等措施,将拉开嘉定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幕。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