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变公园,漂亮多了、干净多了,而且再也不用担心积水滑倒了。”近日,临港居民李大爷惊喜地发现,家门口又多了一个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临港家园服务站和绿化休闲广场经过海绵化改造后,变身成为一个有水有景的“口袋公园”。这是临港结合民生需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之一。
临港是全国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中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目前,临港通过公园与绿化、道路与广场、建筑与小区、河道水系、生态保护与土壤修复五大类海绵化改造,在79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包括7个示范区、15个项目包、100余项具体工程。
临港家园服务站和绿化休闲广场位于临港古棕路555弄120号,西邻海事小区、东接绿地东岸涟城,附近有居民约1万余人。以前,临港家园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在这个地方办公,居民们也经常到这里来办事。但是一到下雨天,办公场所屋面就会漏水,广场外停车位少,居民停车难。绿化休闲广场本来有休闲娱乐的功能,但是很多绿植枯死、景观也比较单一,特别是一到雨量较多的春夏季节,广场上就会大片积水,老人、小孩容易滑倒,附近居民除非办事都不大愿意来这里。
临港海绵办有关负责人说:“改造之前,我们对周边居民的需求进行了全面了解,针对原来存在的问题,结合了居民对停车、娱乐、休憩、运动等方面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建设绿色屋顶,解决了屋面常年漏水问题;通过建设生态停车位,解决了居民停车难问题;通过透水环形跑道的建设,让周边居民运动健身有了保障;充分利用集中绿化为居民休憩娱乐增添了美丽风景。
景观提升后的“口袋公园”成为了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提升了排涝能力。
海绵改造设计师、上海市政总院海绵技术中心主任助理吕永鹏介绍,结合场地条件,改造工程选用了“透水铺装+盖板排水沟+雨水花园 ”的工艺组合,对广场硬质铺装径流雨水进行消纳。雨水首先通过透水铺装充分下渗,超标的雨水形成径流通过盖板排水沟收集导入雨水花园消纳。改造过程中,还考虑了暴雨及非暴雨时期的不同运行模式。非暴雨时,场地内的雨水汇入表流湿地,进行水质处理,处理达标的水进入景观倒影池中用于景观水景展示;暴雨时,超过湿地处理能力的雨水会经溢流管道汇入基地正常的雨水管道,然后排入基地外的市政雨水管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集中绿化的有效利用,还增强了地块的景观效果。除了景观提升外,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工程措施,都是用来对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的法宝,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海绵效果,还满足了居民的需求。”吕永鹏说。
据了解,2018年滴水湖环湖8公里景观带、港城广场等项目将全部完工,主城区的宜浩佳园、滴水湖馨苑、东岸涟城等小区,和芦潮港社区的新芦苑等小区,将全面完成海绵化改造,让更多的居民实打实感受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