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带出去”和“带回来”并重——建设小学教师参加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
2018-2-28 0:00:00发布82次查看
今年1月,建设小学的施佳旻老师代表学校第二次参加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通过中英数学教师之间的互访交流、实践授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对中英两国的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思考。
和去年相比,英国的教师和学生已经大不一样。英国教师善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寻找知识的能力。同时,他们的课堂结构不再松散,开始变得有连贯性和逻辑性。施佳旻老师所在的sandown primary school(桑当小学)位于英国东萨塞克斯郡海斯廷斯镇,这是一所被英国教育部评定级别为outstanding(杰出)的学校,在最近的一次测试中,这所学校的数学取得了东、西萨塞克斯郡第一名的好成绩。两个星期的观察与学习,施老师发现了一些值得带回上海利于我们师生学习的经验和做法。
一、英国教师“干货”满满的教研活动
在听课前英国教师会拿到一张听课表,对照“课堂结构、数学思想、变式练习、流畅度”四个方面观摩一节课的教学情况,记录上课教师在每个环节中的语言表达、提问方式、提问次数、提问对象及分布、肢体语言,甚至是行走轨迹,事无巨细,观察得非常仔细。课后研讨时他们会依次交流注意到了什么亮点,学习到了什么经验,有哪个教学环节或者细节是值得自己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的。和上海“客气”的教研氛围相反,英国教师会直言不讳地提出他们的不同想法和建议,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他们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使用越来越规范化、具体化和系统化,从而教师的专业性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
掌声是支持、是肯定、是鼓励,但教师成长的道路还需要有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促进步、促成长。
二、英国学生项目化的学习环境
由于国情,英国教师要进行全学科的教学,他们试图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因此展开了跨学科的教学。因此数学课会出现这样的教学情况:在教五年级多位数除法时,英国教师让学生根据所给算式编不同情境,将故事叙述中的语言训练发挥到最极致。学生除了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外,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英国的小学鼓励老师将一门学科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上(cross curriculum),因此数学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在数学课上。例如,他们在科技课上制作巧克力,在巧克力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到数学课上教的测量的知识计算和称出可可粉、糖的用量。在计算机课上,他们教五年级学生如何运用软件处理数据,画出数学课上学的立体图形。好的课堂应该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表达、动手等能力。
学生项目化的学习在上海刚刚起步,我们不仅要“带出去”,更要“带回来”。值得高兴的是,在前往英国交流上海数学教学经验的两个星期里,施佳旻老师所展现出的课程标准理念、教学内容安排、课堂组织形态、作业有效设计等方面在桑当小学引发了谈论热潮。桑当小学的校长决定将和建设小学结成姊妹校,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加强研究,促进教学。中英两国教育应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加强研究,促进教学。
杨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