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松见到一个朋友打电话给奶奶,苦口婆心劝她从浦南搬到城区来。果不其然又遭到了拒绝。“我奶奶不愿从浦南搬到城区来。说住了一辈子,朋友在那,家在那,离不开。”
近年来,浦南环境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选择来此放松休闲。但对居住在这里的老人而言,在农村养老,需要直面的是医疗配套资源是否跟得上。最优秀的医疗资源都在一线城市、在城市中心。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农村养老无从谈起。
那么浦南地区的医疗情况究竟如何呢?如果爷爷奶奶们坚持不愿意离开浦南,那么目前浦南医疗还存在哪些问题?为此,小松拜访了叶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叶榭镇是松江老龄化人口多的街镇之一,这些老人大多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这个小镇总人口达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达到14000多名。作为全区门诊量最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一,叶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4个卫生室和2个卫生服务站,单日门诊量达到900人次。与城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的是,看诊的人群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70%以上。
“来中心看病的老人大多是觉得城区太远,交通不便。”中心的医护人员介绍,每次乘坐公交前往城区可能要花费一个半小时左右。“老人们习惯在这里看病了。”
看病要行几公里?
家庭医生&乡村医生
2011年,叶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工作,2016年起作为上海市卫生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单位,开始探索新卫生服务模式下的“1+1+1”组合签约,中心为此组建了4支全科服务团队,团队人员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生和乡村医生组成,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户籍制、网格化管理。截止2017年12月底,共有19672人签约。
集中开展“1+1+1”组合签约
负责马桥村的柳医生会在固定时间带队到村里,“我们有固定‘粉丝群’,经过前期宣传和村委的共同努力,村民们很积极签约家庭医生。每次到村里,村民很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也很信任我们。”
有意思的是叶榭的家庭医生团队里不仅有全科医生和护士,还有一批“乡村医生”。如今城区或者浦北一些街镇里的“乡村医生”大多已由年轻的助理全科医师规培生替代,而浦南地区由于医务人员的缺乏,还在续聘这批颇具威望的“老医生们”。
家庭医生团队定期前往各村,而乡村医生则常驻村里。马桥村的两位乡村医生,一位陆医生58岁,另一位胡医生已经62岁,作为在村内服务多年的乡村医生,村民都愿意和他们聊一聊家长里短。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人笑称,乡村医生是家庭医生团队的重要成员,他们的加入让居民对团队熟悉度和信任度更高。
家庭医生上门康复指导
有专家吗?要等多久?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看病时居民们最关心的就是医疗水平怎么样,看病时间长不长。
“现在可以在我们镇上的中心拍片子,可以直接拿到中心医院用!”家住浦南的吉奶奶很激动地表示,镇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的这项服务让她不出远门就能安心看病。
“如果去中心医院看病,不仅路途遥远,还要排队。”医护人员表示,目前中心已经对接开通远程心电、影像、检验、病理四大中心的运行,每周开展神经内科、妇产科、中医科、儿科、呼吸内科等专家门诊、病房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
“我们和中心医院资料共享,以往村民们可能要花一个多小时前往城区,然后排队挂号看诊。现在需要拍片,只要来卫生服务中心,拍好后上传至中心医院影像诊断中心,由诊断中心出具诊断报告,并及时下传至街镇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分级诊疗的有效分流,给村民们大大节约了诊疗时间。”
除了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中心也建立了社区与上级医疗机构畅通的转诊渠道,使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居民可以在上级医疗机构优先就诊或入院。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慢阻肺病人,中心积极利用松江区慢阻肺分级诊疗平台app,整合医疗资源,减少病人经济和时间成本。
中心医院专家下社区每周定期查房,根据患者情况优化治疗方案,开展双向转诊,将诊断明确、病情较轻的患者留在社区。为出院患者指导呼吸功能训练,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全年收治慢阻肺300余例,90%以上有效缓解。
有健康福利吗?
健康体检&医养结合
提到老年人健康问题,体检问题一定是重中之重。据悉,叶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为1万多老年人体检和213位镇优护对象免费体检。2017年度,全镇140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体检人数已经达到11206名。
针对叶榭镇地广人稀,在居老人人数多的特殊情况,考虑到路途遥远,中心会安排大巴接送老人,并为老人提供免费的早餐。
除此以外,中心在社会养老机构方面也投入了极大心力。
众所周知,叶榭有一个“幸福老人村”。中心每月一次为“幸福老人村”的老人们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同时与4家养老机构结对签约,为老年人提供“四个一”服务:即每年一次体检,为老人建立一个规范化健康档案,每周一次上门服务,每季度一次的健康讲座。通过家庭医生的“医”和养老机构的“老”,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创造叶榭社区医养结合的服务品牌。
怎么办?
乡村医疗的困境
这里山清水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乡村的宁静悠远,一些老人也会选择郊区养老。只是现在的乡村真的宜居宜养老吗?可能需要承认的是,中心和有关部门做出了许多努力,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以叶榭镇为例,60岁以上老年人14197人,占全镇户籍总人口的29%,远高于联合国老龄化社会10%的标准。而老龄化社会势必带来众多健康问题。据调查显示,80%以上老年人被各种慢性病或身心疾病困扰。这对社区的家庭医疗服务提出严峻挑战。
不得不说,乡村特有的村落分布大大制约了开展社区养老的效率。家庭医生每周下乡,往往花费半天时间随访,还有半天时间在路上。
叶榭辖区内目前有养老机构4家,日间照护中心2家,床位300张。全镇取得全科医师资格的家庭医生仅仅只有20位,他们承担着全镇7万余人的健康问题。在养老机构和床位缺乏的同时,更缺乏的是医疗人才。
地处偏远的浦南,不仅让家住城区的职工被交通问题困扰,也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全科规培生遇到了困难。在实行规培后的7年里,中心没有招到一名愿意来次工作的规培医学生。
“乡村振兴”的提出,正是希望吸引人才,留下人才。尽管上级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做出努力,但短板与困境不仅还存在,而且很突出。希望有关部门能有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打通城乡的边界,切实解决乡村交通、医疗等困境。
为了在浦南勤勤恳恳住了一辈子的一群老年人,也为了来到浦南,致力于服务浦南,改变浦南的一批年轻人,给留在浦南一个有温度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