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古城内4条老街改造完成之后,川沙古镇护城河沿线更新工程已于去年11月开工,今年春节前,从车站路到东城壕路再到捻线厂部分完成外立面改造,穿越时光的川沙古城东大门在今年将重现世人眼前。
还原旧貌 留住记忆
古城距离华夏路高架仅有几分钟步行的距离。川沙路口东侧不远处,一条名叫车站路的小路并不起眼。可历史倒退八十年的话,这里是川沙老城厢的主要出入口,上世纪浦东客运铁路之一的上川铁路川沙站就设在此处。几个月前,这里还是烟杂店林立,可如今,外立面已经经过改造,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一排沿街建筑都根据各自的年代特点,保留细微差别的同时透着风格的统一。接下来,这里将复原改造成为老铁轨广场,也是古镇主要的出入口之一。
沿着车站路往南走,左拐便能看到护城河,经过中小河道整治,护城河河水变清了,沿河的东城壕路也在持续的改造中变了样。相关负责人透露,东城壕路上有多个历史文化重点点位,比如古吊桥、三灶港、财神庙等,这些历史遗存都将经过精雕细琢的修复,预计今年“五一”期间能与市民见面。
别说外乡人不知道古吊桥和三灶港,年轻的川沙本地人对此也只是听说而已。据介绍,设计方翻阅了川沙历代地方志,力求将历史遗存真实地还原出来。在古吊桥的原址,将设一块古吊桥介绍牌,当时过桥时用来拴马的“拴马柱”也将复原在桥堍,好让今人想象当年东门吊桥出入城的车水马龙盛况。原三灶港是东西贯穿川沙古镇的小河浜,如今已被填埋,在东城壕路三灶港原址,将复原“三灶港记忆”——通过老驳岸、老石板、古树等碎片,将水系纵横的记忆拼接出来。
川沙古镇自古就有9庙13桥的说法,财神庙如今还在,只是淹没在一堆不起眼的民居之中。下一步,这里将成为古镇的一处历史景点,木结构的财神庙将辟为正厅和展厅,既延续文脉,又结合了现代艺术展示的空间,体现了川沙文化艺术的传承。
凸现特色 文创集聚
接下来,川沙古镇还将围绕市民休闲主题,打造古镇文化的相关配套。据介绍,在完成改造之后,古镇将有一批较高知名度的餐饮和文创品牌入驻,例如中市街和东城壕路路口,将有一家西式咖啡店和一家中式茶楼隔街相望。800米的东城壕路上,西餐、日料、音乐餐吧、手工糖果店、工艺品店、图书馆、展示馆等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而在东城壕路东南角,还有一家由捻线厂化身而来的戏曲主题精品酒店。值得一提的是,酒店的温泉池子就是以前厂里的洗纱池改造而来,捻线厂的水塔也将华丽转身,它将被设计成一个“线筒”造型的灯塔。同时,酒店还融合了戏曲、非遗等几大元素,不定期的戏曲沙龙将在此举办,戏曲主题精品酒店将成为沪剧、越剧、京剧、昆剧等地方戏曲大师和爱好者的交流之地。高规格的颁奖盛典也将移师此地,川沙“戏曲小镇”的内涵将更加丰富有层次。
东城壕路将和古镇4条老街一起成为川沙地区集生活、休闲、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文创产业集聚区。据悉,古镇改造工程还在继续,接下来,北城壕路和操场街的改造也将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