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2月26日消息:大调研工作开展以来,金山区朱泾镇领导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从问题、难点中找对策,在听民声、解民忧中暖民心,让大调研活动切实惠及于民。
群众办理民生事,公共服务设家门口
为了可以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朱泾镇领导分别走到村居党建服务站点、党小组长家里等地开展大调研,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盼,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家住朱泾镇新农社区的张老伯终于可以在家附近办理大病登记手续了,张老伯患有肺癌,平时行动不便,在之前,他得换乘两趟公交车前往镇上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进行办理。好在新农社区设立了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新农分中心,解决了张老伯的迫切需求,省去了新农朱泾来回跑,方便了不少,对新农分中心开门服务表示好评。新农分中心开设在新农社区浦银路455号1楼大厅,目前设置有零星医药费报销、大病登记、计划生育等36项事务,集中提供“一门式”服务事项的咨询和办理。
图片说明:走访调研大茫村
朱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新农分中心的增设,其实是在市里要求统一在撤制镇建立基本管理单元的新常态下应运而生的。新农地区基本管理单元在2017年底完成建设。然而今年1月初却有群众反映:硬件是完成了,但具体的服务还没有到位。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夏红梅在新农社区大调研时得知后,立即实地查看新农分中心,随后又来到镇社区办、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等部门展开调研,问题结症是:人员招聘需要时间、新人到岗需要培训、各类资源尚不成熟等。
于是,夏红梅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一起打开思路想办法,通过协调部署,该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克服人力紧缺困难,轮流排班到新农分中心上班;整合浦银居委会就业援助、综治协管、助残等服务窗口,提升工作效能;镇市容所、城管中队将原来流动执勤的人力安排到位;将城管、市场监管、警务室等资源统一整合在455号楼中,形成“一楼式+”服务。
为此加快了职能部门资源的下沉,朱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新农分中心于2月1日正式运行,做实基本管理单元,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困难群众有需求,精准帮扶雪中送炭
朱泾镇大调研结合春节帮困送温暖活动,镇领导、机关干部、村居委会在向困难群众送上新年祝福的同时,倾听民情民需,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心坎上,让每位困难群众都能欢度新春佳节。
2月6日,夏红梅来到牡丹村沈庄10组,走访慰问身患大病的倪珠芳,询问她的病情和生活情况。50岁的倪珠芳患有甲状腺癌长期化疗,其丈夫、儿子收入低,自己身体虚弱没法工作,现在每个月的医药费昂贵,自费药款达到五、六千元,经济负担非常重。虽然平日里能够得到村干部们的关心,并在政策以内享受到了医疗救助,但是将收入减去医药费后,生活还是很困难。
夏红梅了解后,心想,这样类似的情况并非单例,也正是一直以来她与镇领导班子同志思考的问题。她在调研手记中写道:问题摆在面前,但政策不容逾越。全镇因病致贫家庭还有很多,除了节日帮困,那么平时的长效帮扶,在社会救助政策边缘的困难群体又该怎么办?必须及时梳理工作难点,全面排摸梳理全镇困难群众的现实状况和实际需求,促使帮困救助更加精准,给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雪中送炭。于是,她立即与镇班子同志,民政、救助等部门共同研究商议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图片说明:走访调研塘园居民区
下一步,朱泾镇将尝试探索建立统一的“精准帮扶”机制,特别关注一户多癌以及看病自费较多等困难群体。摸清每位困难群众的关键难题所在,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帮扶救助策略,以精准措施解决好群众疾苦。初步设想,一是建立特殊困难群体数据库和帮困基金,分类实施救助;二是对于看病自费较多的困难群体,提高帮扶比例,加大力度;三是对于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体,主动发现群众需求采取优先帮扶,让困难群体得到最及时、最需要的帮助;四是对因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给予适当救助。通过走访调研,进一步扎实做好常态化帮困送温暖工作,以提高社会救助的覆盖面、精准性、有效性,形成既“节日添暖”又“四季如春”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