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从德以生为本 育德育能专业成长 ——同济二附中举行2017学年第一学期育德能力大赛
2018-2-6 0:00:00发布104次查看
2018年1月25日上午,同济二附中2017学年第一学期育德能力大赛在学校弘德剧场举行。作为校级师训项目,全校教工均参与了此次大赛的观摩学习。上海市德育研究协会副会长(德育特级教师)陈镇虎老师、普陀区德育研究室主任(德育特级教师)王萍老师、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副校长(德育特级教师)王桂明老师出席了本次大赛。
本次育德能力大赛以“从心从德以生为本 育德育能专业成长”为主题,面向全体班主任、年级组长,以及青年教师。初赛采用撰写育德案例的方式,经过评委盲评从53篇案例中选出10篇优秀案例晋级决赛,参加决赛的10位教师通过3分钟ted演讲,5分钟即兴案例分析,3分钟互动交流的形式与全校教职员工分享她们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智慧。
首先,校长陆杰为本次大赛致辞。陆校长强调德育与教学不可分离,育德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位教师都要充分发挥学科德育的育人功能,了解学生,了解需求,用科学智慧的育人方法破解教育的难题,应对新时代教育变革的挑战。随后参加决赛的10位教师分上下场开始了正式的比赛。
在ted演讲环节,何红珍老师以学生个案入手,提出教育为了学生的幸福的理念。她认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通往幸福阶梯的十大品质为:社会适应性、沟通能力、阳光心态、感恩之心、责任感、逆商、内省、情绪管理、关注自我、体商。
周亚芹老师以“和”字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与规则和谐相随,做遵守规则的社会人;应与问题和谐相处,做高效解决问题的聪明人;最后与人文和谐相生,做幸福生活的文化人。
李一老师认为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有丰富可能性的人。她把孩子比喻成种子,作为教师应该唤醒这些种子,让他们能温暖、独特、精彩地生长。
程泉老师对现今社会做了简要分析,提出时代在变,但教育的本质不应改变。伴随时代的发展,教师所面对的对象——学生也在发生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教育的理念要随之变化。但在变与不变中,教师要不忘初心、无问西东。
张莹老师将自己的育人理念概括为:全面·自助·乐活。“全面”指的是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育全员化(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自助”指的是学生能自觉、自律、自主。“乐活”指的是学生能健康、乐观、包容地成长。
韩柯慧老师作为课题指导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课题的同时发展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及践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蒋丽红老师以幸福协奏曲为题,讲述自己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历程,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来自于与学生的陪伴、成长。
王敏老师以武林秘籍为切入点,认为老师像各派的掌门人。她提出育人的三招:第一招为“蹲得下”。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进行平等沟通;第二招为“跳得起”。伴随学生一起跳起,去感受青春,感受生命。第三招为“放得开”。允许孩子犯错,包容破格。
王晶晶老师认为生命是闪耀的此刻。要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增加适当的仪式感,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产生一种认同感。她希望能和学生们一起创造更多的“此刻”,努力让每一个“此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龙骋华老师在回忆自己恩师刘志基教授的同时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师者,何以为师?伴随着龙老师充满情感的叙述,也为我们找到了答案:师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
在案例分析与互动答辩环节,参赛教师剖析了随机抽取的案例并与学校首席班主任刘江黎、候莉疆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最后,陈镇虎老师为本次活动做了精彩的点评。陈老师认为这是一次有意义且有创意的活动,是学校对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意,是对德育认识上的创意,非常具有实操性、有效性与针对性。陈老师在肯定每位参赛教师的表现和学校的做法之外,也给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建议学校整合培训资源,建设校本教师培训课程,为学校今后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冰心先生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将来是未知的,但是可以通过我们现在的努力来影响将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在变,学生发展的需求也变,但是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变。面对着变与不变,唯有不忘初心,坚守使命,才能一路走来,春暖花开!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