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经带你体验有声有色的剪纸艺术
2018-2-12 16:24:00发布71次查看
上海剪纸起源很早,流行则在明清时代。起初主要用于灯彩,又叫花灯,多在传统节日、婚寿吉庆时悬挂,烘托喜庆气氛。上海剪纸在继承了民俗特点的基础上又有新发展,与刺绣花样相结合,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剪纸艺术,这就是“上海花样”。
2018年2月10日,上海古猗园顺利举办了2018年度公园第二场“园艺大讲堂”之《花样年俗瑞犬吉祥》剪纸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花样剪纸大师郑树林先生主讲,市民游客积极参与,体验上海花样经的各种乐趣。
讲座上郑树林老师介绍到伴着“上海花样”兴盛,“上海花样经”也应运而生。花样是剪纸,经就是民歌、民谣、顺口溜,“花样经”也称剪纸歌,是对剪纸花样的解说。市民游客在郑树林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先剪了个大样,又借助轮廓的形态,在各种细节上加以充实、丰富和美化,剪出一个个别致、精美的花样,现场互动频繁,反响热烈。
本月,上海古猗园将开设今年的第三场“园艺大讲堂”,邀请小朋友与家长一同参与画彩灯的亲子活动,增添过节氛围。有兴趣的市民可随时关注上海古猗园的微信公众号,积极报名参加。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