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安全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各领域营商环境便利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月8日,在长宁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上,区委书记王为人的讲话令与会每一个人激动且振奋。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精神,结合《上海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按照长宁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分管区领导的带领下,区发改委会同区相关职能部门在广泛调研、走访对接市级条线部门的基础上,形成了《长宁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王为人在讲话中强调
营商环境是事关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要全面提高思想认识,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营商环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长宁深度转型、加快建设国际精品城区的必由之路。全区上下都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强化“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使长宁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和海内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繁荣兴盛的黄金福地。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王为人指出
应敢于刀刃向内、锐意改革创新,努力使长宁营商环境走在全市前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就要求抓好五方面工作:拿出“硬实招”,不折不扣落实全市统一部署,增强“进位意识”。对于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试点的任务,要增强“率先意识”,结合长宁实际争取先行先试,努力形成先发效应;要打好“组合拳”,打响长宁优化营商环境八张改革特色牌;要做到“转理念”,加快从管理者思维向“店小二”理念转变;要开展“大调研”,以绣花功夫绣出长宁营商环境的卓越品牌;要下好“一盘棋”,让城区品质优势更优、强项更强。
据了解,《长宁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制定的总体目标为:主动对接服务上海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人才服务,增强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和集中度,使企业对长宁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的感受度进一步提高。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性政策举措有效落实,相关领域短板弱项明显改善,为打响“上海服务”品牌构筑新优势。到2020年,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安全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各领域营商环境便利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因此,长宁将从优势强项要更优更强、短板弱项要提升补齐、特色亮点要打响品牌三个方面入手,重点突出八张改革特色牌,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为打响“上海服务”品牌构筑新优势,即聚焦深化“审单放行、零等待”“进口直通”等精准监管试点举措,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聚焦推进“一照多址”试点扩容和注册登记改革,不断提升商事服务水平;聚焦探索“以网管网、数据管网、协同管网、信用管网”综合监管新模式,不断提升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水平;聚焦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聚焦完善“企业问题清单”和“政府服务清单”协同处理机制,不断提升企业服务水平;聚焦实现企业审批和服务事项“全网通办”“全程网办”,不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聚焦推进“三区一园一谷”建设,不断提升重点产业高端化、特色化水平;聚焦探索互联网审判新模式,不断提升适应新形势的法治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