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探秘,大美江南——晋元附校队干部冬令营活动
2018-1-28 0:00:00发布90次查看
“古镇探秘,大美江南,巾彩领航,大国重器”为响应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号召,培养少先队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体验中国文化,增进爱国认同,晋元附校政教处、团队部于1月23日在古镇朱家角开展为期一天的队干部冬令营活动。
相互适应,自主管理——活动开始前,政教处组织队干部会议,将活动要求须知、安全注意事项告知队员,并进行分组。8个小队自行制定队名,选定队长,抽取任务——分别用不同的视角探索并记录自己眼中的江南之美。江南之美在指尖,如画美景尽收画卷之中;江南之美在笔尖,用生花妙笔为画卷添上字句;江南之美在口中,将所见所闻口口相传;江南之美在记忆中,用摄影将瞬间变成永恒。三至八年级的学生们错落在不同的小组中,发表着各自的看法和计划。在热烈的讨论声中,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开始有了歧义,开始慢慢靠近,开始共同思考。
观察质疑,探索发现——活动当天,7:30队员们在武威东路校区集合,按照行前会议的分组安排列队整齐,准备出发。欢声笑语中,大巴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朱家角古镇素有“江南明珠”之誉,河上撑着客船,客船经过拱桥,桥通向青石板的老街,处处都是江南水乡的历史注脚。而此时的队员们一下车,便被郊区的冷风吹了个猝不及防,一个接一个地打起了寒颤。看着眼前,冬日里枯槁的树木,灰白陈旧的建筑,还有貌似现代化痕迹明显的街道,江南之美在哪里?大家都不由地打了问号。带着疑问,每一组进入不同的路线,开始了解惑之旅。肉粽、蹄髈、海棠糕……美食的香气萦绕在小巷中,引起孩子们的阵阵食欲。看着几个已然忘记任务的队员们,带队老师笑笑不语,也不拆穿,等待着他们自己发现。
体会细节,记录求证——经过第一座放生桥,桥下的河流中有船,有划船的师傅,河旁是千栋明清代建筑,三十六座古桥,就像古镇的血脉,连接着这粉墙青瓦,“田山歌”、“摇快船”、“农具操”,乐趣盎然。有的队员举起相机拍着周遭的景色,有的对着桥面默默沉思,也许在想放生桥为什么叫放生桥,也许在想自己小时候放生的小金鱼儿。之前一饱口腹之欲的队员们也认认真真地记录着所见所闻,画起路标,向摆摊的老板询问起放生桥的历史。循着路标前行,同治年间建立的大清邮局前,依旧稳稳屹立着一只古董邮筒,见证着从古至今,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思念之情。去邮局斜对面的王昶纪念馆看看,忆当年“吴中七子”的文化风采。一步步走过,城隍庙、课植园、翰林匾额博物馆…… 林林种种都带着古朴素雅的历史印迹。从路过的老街坊口中得知,朱家角之地,约7000多年前成陆,因着水运方便,商业日渐兴盛,才逐渐形成集镇,至明万历年间遂成繁荣大镇。清代以后,成为青浦县西部的贸易中心。至清末民初,商业之盛已列青浦县之首,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队员们不禁兴叹,不知是历史的洪流推动着古镇的发展,还是古镇的变化,倒映着历史文化的兴替。也许今日的朱家角,又会与明天不同。
付诸实践,领略丰收——欣赏完江南水乡之美,队员们拿出自带的零食面包,互相分享着丰盛的午餐。收拾干净后,8组队员在停车点集合,前往青浦草莓基地采摘草莓。不同于水乡古朴淡然的画风,基地棚内的鲜艳色彩又是另一番暖色调的美。这时,踩着自己心爱的新球鞋,“下地干活”也是需要做一番心理建设了。不一会儿的时间,一篮又一篮的新鲜草莓就“上市”了。当然,有些篮子收获满满,草莓粒粒饱满多汁,有些一看就带着青头儿,还没有成熟便提早丰收。手中的篮子沉甸甸,心里也是满满的,队员们带着满脸的笑容,踏上回去的路。
归纳总结,分享收获——回到学校后,探秘小队没有立即解散,而是转移到自然教室,进行一场总结分享大会。每一组的组长上台讲述组内一天的活动,同时,根据表现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奖励。回到温暖的家中,队员们再自主整理本次冬令营活动的所得,并按小组上交征文和手绘小报。也许真正的收获并不是只字片语可以传递,也不是小小的任务就能载得动的。看得到的是活动过程中,队员们的自主学习,朋辈互助;看不到的是藏在内心深处,也许正在萌发的种子。古镇河畔,河流静静流淌,河上的人们勤劳恳实地工作生活,看上去,时代的飞跃变迁,中国的迅速发展都打扰不了这幅安静的画卷。但这从无到有的变化,深关每一个中国人的一生。大国重器,重在每一个中国建设者的智慧和勇气,重在每一个水乡小镇的今天和明天。让我们跨着小小的脚步,怀揣大大的梦想,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