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路人)
他虽是一位普通共产党员、一位普通老人,但却有着一个不普通的晚年——他的慈爱温暖了千百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使数百个家庭因他的捐助而摆脱困境。这几天,因为他的突然离世,牵动了许多人的心,社区志愿者、街坊邻居、街道工作人员、侨眷侨属、慈善界人士,甚至连山西、河南、青海、四川等各地希望小学的学生、老师、校长和那些曾经得到过老人帮助的人,都纷纷致电或赶来上海吊唁,送老人最后一程。
这位老人就是樊绍栋,曾荣获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如今,樊绍栋的帮困之旅虽然因他的离世而划上了终止符,然而,他的仁者之心一定会代代传递下去。
一次调研激发扶贫爱心
樊绍栋退休后,应在美国事业有成的女儿邀请,前往美国居住。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樊绍栋随美国江浙沪观礼团回到北京参加庆祝活动,在天安门观摩了国庆阅兵。2002年,受上海市扶贫办邀请,樊绍栋赴青海海东地区十四所希望小学进行了调研。当时的情景,让樊绍栋触发了投身慈善捐助活动的念头。
据樊绍栋生前回忆,当地大部分教室是危房,课桌椅破烂不堪。不少学生趴在地上,用树枝作笔写字。一个小插曲,更是让樊绍栋坚定了投身慈善捐助活动的信念。那天,主人在为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倒开水,由于桌子只有三只脚,开水全倒在了樊绍栋的脚上。他因被烫伤,不得不提前回沪。
“一定要让当地的学生有书读,有课桌椅坐,不能让孩子在危房里读书!”樊绍栋返沪前,当即决定出资为青海海东地区的希望小学修理危房,并捐赠50套课桌椅。随行的美籍华人腾先生被樊绍栋的义举所感动,当场表示资助10万美元新建两所希望小学。
十余年奔走捐资助学
从这之后,樊绍栋便开启了捐资助学的爱心之旅。2004年,樊绍栋又决定在青海海东地区捐建两座希望小学图书馆。他找到了欧阳街道,街道十分支持樊绍栋的义举,当即发动社区居民把家中闲置的书籍都捐献出来,不到十天时间,就收集到一万多本书,足足装了20麻袋,樊绍栋和志愿者冒着酷暑,打包联系铁路部门,用火车送往青海海东地区的江加小学和公伯峡小学。
2006年,樊绍栋从上海市扶贫办了解到,在山西省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左权县南街寄宿制希望小学,有许多贫因孩子正面临辍学的危险。樊绍栋马上组织了上海德律风公司和爱心人士,在山西省驻沪办事处同志陪同下,前往左权县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在南街寄宿制希望小学,樊绍栋和爱心人士当场资助了26名贫困学生,直到他们完成学业;上海德律风物业有限公司也慷慨解囊,捐助了五台电脑;欧阳路街道党工委、董家宅居委会捐赠书包、文具用品70余套;上海广播电台记者专门用再生纸订制700多本作业本捐给学生。
2009年,已年届80岁的樊绍栋,按理应该享受晚年生活了,但老人爱心捐助的行动依然没有停止。他在人民日报看到一篇题为《为了孩子她奔波在街头》的通讯报道,讲述一位河南省周口市农村希望小学的年轻女校长李灵来到郑州,在炎炎烈日下推着破旧的黄鱼车,在小区里高价收购小学生读物、试卷和辅导材料,只为能建成一个图书室,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多学习、多看书的事迹。
这篇报道深深地打动了樊绍栋的心。老人马不停蹄地与欧阳路街道和街道图书馆及新飞电器有限公司驻沪办事处联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万册凝聚了多方真情关爱的图书跨越800公里,运到了河南省淮阳县许家湾希望小学。学校一位六年级学生周明玉小朋友给樊绍栋寄来了信,信中说:“我们已收到了奶奶爷爷叔叔阿姨捎来的书包、文具、电脑,我代表全校师生,对你们表示由衷地感谢。听李灵校长给我们讲您的爱心事迹,我们敬佩您。我长大以后,也要向爷爷学习,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010年6月,樊绍栋得知许湾乡希望小学要扩校,于是暗暗下了决心,想再帮一把,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老人找了欧阳路街道党工委负责同志和党员服务中心同志,希望能一起为学校的扩校计划添砖加瓦。于是,街道召集了“两新”组织及有关单位来一起出力,南湖职校捐赠100套课桌椅,上海电气离休干部党员、虹口区老干部局捐赠50套课桌椅,上海电气捐赠20个图书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捐赠了15台电脑,樊绍栋捐100套课桌椅……
受助学子千里别恩人
十多年来,樊绍栋多次参与希望工程,先后和青海、山西、四川、河南、云南、江西省的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为那里的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据不完全统计,樊绍栋先后资助了百余个贫困学生,资金多达百万元;经他联系组织的捐赠项目,已经无法统计。
樊绍栋去世前几天,曾经受到过老人资助的一对山西姐妹得知老人住院,特地赶到上海的医院探望老人。老人看到这对山西姐妹,脸上露出了微笑……此时的山西姐妹,一边说着:“您是我们的恩人……”一边已哭成了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