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在微寒的冬意中,我匆匆行走在盐行村的乡间小路上。千亩良田环绕中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宅基地归并后建设的新房,迎面而来的还有笑意盈盈的老百姓,一幅唯美的乡村印象,映入眼帘……我的心情是既欢喜,又带着些许激动。
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如引航明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活动已经吹响号角,区委书记庄木弟关于东方美谷、“三块地”改革等的指示在我心中不断激荡,带着这些美好的愿景和期待,我来到盐行村,在这里寻找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支点,撬动美丽乡村建设。
在大调研的背景下,奉城镇高度重视,迅速建立了“千百问千百策·千百梦千百圆”大调研办公室,开展“联万家、走千户、访百企、入微家”千寻百问活动。我第一时间走进盐行村“党建微家”,和一群老党员,还有一些年轻人开展主题调研日活动,与他们一起畅谈奉城的今天和明天,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当我告诉大家,庄木弟书记于元月1日踏上奉城这块土地,并提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要将奉城打造成为上海文化创意承载区的重要基地。”大家都欢欣雀跃,表示文化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更是我们乡村建设的内涵所在,大家纷纷发言,在如何依托奉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遗存,突出历史文化、乡村文化、生态文化等叠加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一位90后的青年激动地表示,盐行村应当在宅基地归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体验式休闲产业,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好主城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通过“和美宅基”、河道整治等活动,将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归田园。
当我听到他们充满热情的肺腑之言,我感到只有走到田头,才能走近群众心头,只有来到基层,才能了解基层。奉城镇就要充分运用“四网合一”等群众工作方法,才能获得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十年、二十年久久为功,将奉城打造成为上海文化创意承载区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