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浦东新闻

上海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载体

2018-1-25 0:00:00发布73次查看

  21日,《关于本市推进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即将施行。目前,本市已初步确定拟建设的18个功能型平台,先期启动了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上海临港智能制造研究院等6个平台建设,实施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以及财政资金投入“退坡”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

  当前,上海正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推进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是促进技术研发与转化、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

  2014年初,市科委选择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进行试点。作为本市第一个功能型平台,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在传感器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研发出6轴传感器等若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

  基于微工院的试点探索,市科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推进功能型平台立项和建设工作,研究先进的管理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以完善创新链和产业链为目标,以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协同为抓手,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弥补市场缺位,推动功能型平台成为本市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撑产业研发创新,服务社会创新创业。

  据了解,平台功能主要包括支撑产业链创新、支撑重大产品研发转化和服务创新创业,着力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协同,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平台应当掌握有利于技术研发与转化的关键技术、科研装置、工程化平台、中间试验线、检测服务等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行业地位和号召力。平台要面向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服务领域,形成研发和非研发两种类型的布局建设。

  市科委主任寿子琪介绍,机构是非营利性的公共研发机构。关于平台的核心能力,细化一点讲:第一,平台要有利于重大产品的攻关、开发,能够提供一些共性技术的工艺和标准;第二,要有一些具备成果转化、后续开发能力,能够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第三,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要有一定的辐射力,所以平台要在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

  关于和现有的一些实验室、工程中心平台之间的关系,寿子琪透露,现在要建的功能型平台从运行机制上更趋向市场化,而且是社会多元投资,是非盈利、公共研发的机构,但是平台的运行机制大多以企业化来做,这是第一个不同。另外,原来建设的工程中心和实验室对推动整个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细分领域更加微观。

  “这次建的平台相对整个资源布局来讲,更综合、体量更大,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拥有很重要的禀赋和优势,这是上海的综合能力,我们学科很齐,学科水平很好,要把这些东西集成起来做,会比单个突破发挥的作用和功能更强、更好。这是我们在建设过程当中要考虑的,要策划好,否则资源就会分散。所以这个平台跟原来的平台是一种‘互动’。互动体现在哪里?原有的平台对这些功能型平台的进一步运行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另外,这次建设功能型平台的过程中,会把原来单个平台逐步纳入到这个平台体系里,使这些资源能够更好地、有效地进行汇聚。”寿子琪说。

  此外,在财政投入模式上,《实施意见》规定,对功能型平台财政资助的资金由市、区两级共同安排;同时试点“机构式资助”方式,进一步扩大经费自主使用权,探索财政资金投入“退坡”机制。

  不同于传统的科研立项资助,“机构式资助”是将财政资金直接拨给机构,让功能型平台管理层拥有较大的经费使用权,提高设备购买和技术研发的效率。对于财政资金投入“退坡”机制,市财政局副局长金为民解释,功能型平台是非营利机构,但提供收费服务,具有“自我造血”功能。运营初期,平台“造血”能力不强,需要财政全力支持;平台逐渐成熟后,财政资金占其收入的比重就可以不断下降,并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实现良性互动和持续发展。

目前,本市已先期启动上海临港智能制造研究院、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功能型平台、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和集成电路产业功能型平台等6个功能型平台,并将尽快推进后续平台的遴选建设工作,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创新创业服务等领域,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载体。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