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10:00,随着施工机器的一阵轰鸣,真如镇街道八村一委武宁路沿线39户拆违任务最后一间顺利拆除。 至此,原计划四十天完成的“硬骨头”任务提前两天完成。然而在任务下达之初,无论是在居民还是在很多工作人员看来,这都是一个绝无可能按期完成的目标。
困难特殊 压力巨大
这39户违建存在已近三十年,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的管理方为了解决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沿街搭建了一排房子用于经营,二楼居民也顺势在此之上搭违建,用于安全防范、改善居住。为确保武宁路市政工程顺利实施,真如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定决心12月底前完成全部违建的拆除任务,时间非常紧迫。39户二楼居民多数年龄已超过60岁,最高已有90岁高龄,其中还有不少生活困难的特殊家庭。有的居民家违建改动很大,担心拆违后影响其生活。一户居民违建面积128㎡,去年花了68万元刚装修好,用于民宿出租,每月收益不菲,抵制情绪可想而知。
21人小分队誓将工作做到“极致”
为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调动各方资源,“空降”了最强阵容:有着几十年信访维稳经验的街道副调研员张英挂帅,选派管理办、平安办,以及城管、公安等各部门精兵强将,同时抽调工作经验丰富的居民区书记(真光八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张静、曹杨花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刘夏萍、北大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菁等)、主任、社工,组成21人拆违核心团队,进驻八村一委拆违指挥部。
队伍成立伊始,大家不免心中打鼓:这样的任务,能完成吗?
党员和“公”字带头打开局面
工作组兵分六组,包干到户、责任到人,万事开头难,拆违刚开始,六组全都碰了钉子。经过仔细排摸、做工作,一位党员和一位物业工作人员挺身而出,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率先配合拆违。那位性情爽快的党员索性直接把钥匙交给了工作组,这也给了工作组莫大的鼓舞。工作组成立第一周,算是打开了局面。
“暖心”工程起效果“兄弟姐妹”变多了
张英一直强调,39户居民都是我们的社区百姓,其中有不少属于困难群体,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第三周,工作又碰到了第二个瓶颈。每一户工作对象对待工作人员的方式变得出奇的一致:不让进门、拿补偿来谈。怎么办?一个办法不行,就多想一些办法。电话不接,那就一直打。这个号码被列入黑名单,那就换个号码再打(工作组20多个人有20多部手机),直至能和工作对象说上话为止,据说最多的一位被拉黑过不下十次。有的违建户避而不见,随口说句“你们晚上十点再来吧”,以为这样能吓退工作人员,没想到工作人员却说:“好的,如果能见到您,哪怕半夜两点三点也行!”有位居民爱好炒股。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敲开门,他一看工作人员穿了件绿衣服,直接“砰”的一声把门关上。随后每次上门,工作人员都有意识小心自己的着装,换上红衣服再上门。为了能够温暖、感化居民,工作人员想了无数办法,并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形象地起了个名字,叫做“暖心工程”。
看到居民手被冻裂了,工作人员隔天便递上两支朋友从泰国带来的“香蕉膏”;有的居民喜欢喝茶,工作人员就把自己最好的茶叶带上两盒塞到居民手上;看到居民喜欢串珠手链的,自掏腰包跑去买来几串送给人家。有位居民嫌弃工程队的水龙头不如自家的好,马上到市场自掏腰包买来给居民换上。有一位工作人员,朋友送了一条围巾给自己的爱人,结果这条围巾都没带回家,直接送给了居民……就这样,30多户居民一户接着一户,成了工作人员的娘舅、兄弟、阿姐。
时间,还是时间!除了委屈还有焦虑
第五周,还剩下六七户。找单位、找亲戚、找朋友,能想到的办法用尽了,好像实在没招了,实在推不下去了。随着时间节点一天天临近,大家到了崩溃的边缘。拆违碰到了第三个瓶颈。剩下的几户居民,似乎处处在考验着工作组。不接电话,不开门,不搭理,什么办法都不管用。“你们搞拆违的,都是有奖金的,你们累死,也活该!”在付出无数努力之后,得到这样一句话,足以让一些临近退休的硬汉委屈得潸然泪下!
曹杨花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刘夏萍也是工作组的一员。她所管的小区也有8个违章,而且列入第一批无违村居创建验收名单,任务也是火烧眉毛。于是,她就一边随工作组做工作,一边趁着吃饭的空档跑回去自己的小区拆违。没想到自家28个违章没多久就拆个精光,八村一委还是推不动。“这辈子没哭过,但想想这段时间的事,还是忍不住掉眼泪”。她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抽纸巾。委屈到不得已,焦虑到睡不着、吃不下,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到厕所大哭一场,回来擦干眼泪继续干。“每个人都哭过,哪怕平时看着很坚强的人”。事后,日夜“有时难过得吃不下饭,送来的盒饭没人吃得下去。街道领导看着心疼,送来方便面,没想到销路很好,我们一个星期干掉了六箱!”一个小伙子自豪地说。
一条夹杂着错字的微信 “陈哭哭”又哭了
那位手裂开的居民后来跟大家说:“那件事我很感动,也认准了那个送我‘泰国香蕉膏’的小兄弟!”一位居民刚拆完违建,正在为打扫清理发愁,没想到工作组一帮人来到家里,拖地、擦窗户、整理家具……要知道,工作组成员老的老小的小,很多在家平时从不做家务的,现在也换上旧衣服,套上护袖,干得热火朝天。“我一定要送面锦旗,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照顾,我心里明白谁是真正为我这个一无所有的穷人着想,再说一句,陈书记谢谢,帮我带句话给小朋友谢谢他。”一天晚上,参与工作组的北大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菁收到了这样一条夹杂着错别字的微信。这位居民不知道,陈菁书记今年在北大街拆违做得轰轰烈烈,拆过的地方建成了非常漂亮时尚的围墙。这位居民还不知道,轰轰烈烈的陈菁书记在拆违组却获得了一个雅号“陈哭哭”,因为她受的委屈最多,哭得最多。
早上鼓晚上瘪 “黄晓明”的神秘包
黄晓明是真如西村一位退休老民警,地界熟,待人接物、处理复杂问题很有一手。退休后,一直热心小区事务,街道也看重这类人才的作用,专门成立了工作室,请他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老黄加入后,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往往能在关键的时候把握住居民内心所想,还能灵活调动各方面资源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居民看得出老黄的义气,也都服他。一户居民家中有人生病,老黄跑到医院垫付了4000元钱押金。一户居民拆违后家中新安装的大理石台面,和原来的大理石拼在一起,不好看,老黄立马找朋友换了一块整的。再后来居民还没提要求,老黄又整过来一块更好的,居民彻底认了老黄这个大哥。老黄还有一个秘密,每天包里鼓鼓囊囊的,下班包就瘪下去了。时间一长,大家就发现了,原来包里每天装满自己买的“小礼物”,而且都是蛮贵的,生怕别人瞧不上。为了能和居民交朋友,就免费送给人家。在最困难的时候,好多居民的诉求都是老黄调动各方资源,或者想各种办法一一化解掉了。
承诺是金结果是最好的回报
张英从来不在外人面前说多苦、多难,有的只是一句话“大家放心!到时候一定清零!”其实她的坚强却是强装,前头那位躲到厕所痛哭一场的正是她自己。付出总有回报。有了前面那么多极致工作的积累,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局面终于再一次打开。最后几户人家注意转变态度,同意进行拆除。
27日晚9:20,张英团队还没吃晚饭,只是为了等到最后一户尚未谈妥的人家见面商谈。
28日上午10:00,最后一户违建顺利拆除。
28日上午10:20,张英召集团队开会。“大家心不要散,不要以为任务完成了,可以回家洗澡理发换衣裳了,清零之前,任何人不许休假!”张英继续站着“训话”,而此时台下团队的战友们脸上早已布满阳光。
- 迎新民俗游园会01-16
- 红旗飘飘 引我成长——记子长学校参观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研学实践活动01-22
- 长征中学初中部2017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交流会01-22
- 真如八个小区一次性通过首批普陀区无违验收01-02
-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红色文化——李大钊之孙李建生同志在新杨中学召开红色文化专题讲座01-22
- 校企合作模式助力残疾人走向社会01-22
- 华师大宝山实验学校:快乐运动、运动快乐01-24
- 城管方松中队配合街道大力整治辖区 “三合一”场所01-25
- 分类信息
- 哈密路幼儿园师徒带教展示01-25
- 一署莱阳幼儿园“鸡年感恩献爱心”活动01-25
- 共同研讨 自主创新——嫩江路幼儿园青年教师原创课展示01-25
- 与悦读同行,创书香校园——市光一小首届读书节启动仪式纪实01-25
- 西南高级中学开学第一课活动纪实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