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社区建设作为浦东新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将在36个街镇全面推开,并将获得有关专家的有力支持。1月16日,在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闭幕仪式上,浦东缤纷社区建设的36名社区规划导师受聘上岗。这36名导师由业内资深专家组成,他们当中有大学教授、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和艺术家,他们将坚持高品质设计引导的原则,对口指导浦东各个街镇的社区更新,深耕本地社区贡献智慧,众创众规提升社区空间品质。
为推进城市规划、更新工作有序进行,市委、市府发布了《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等一系列文件。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核心承载区,在宜居环境和社区品质提升方面应起到率先引领作用。2017年,浦东在老旧小区较为集中的内环以内的五个街道,开展了“浦东新区缤纷社区(内城)空间更新试点行动计划”,完成内环内33平方公里、5个街道的缤纷社区试点项目,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富有特色的街道生活,增强了老百姓的感受度、满意度。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今年浦东新区缤纷社区空间行动计划将拓展至全区所有的36个街镇。
在2017年的缤纷社区试点工作中,5个街道都有社区规划导师进行专业指导,导师人选由规划、建筑、园林、艺术、独立设计师等多领域资深专家及各高校在校教师组成。导师指导工作模式,在2017年的缤纷社区试点工作中获得了成功,不仅提升了浦东“缤纷社区”建设的设计高度,也对街道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2018年全面推进缤纷社区建设,新区将继续采用社区规划导师模式,经区规土局多方联系,最终确定了各领域36名专家担任导师工作。
新区通过社区微更新这一空间载体,致力于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增强老百姓的感受度、满意度,激发社区自治、共治活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杨贵庆教授,是此次受聘的社区规划导师之一。“缤纷社区建设,不仅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社区治理中的创新。”杨贵庆表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矛盾,城市空间更新的街角、道路旁发生的精致变化,改善了社区环境,直观地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在这背后,通过居民参与决定周边环境的改造,提出自己的诉求,则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杨贵庆说,以前人们更多关注如何开发建设,很少关注开发完成后的情况。“缤纷社区建设是对已有社区品质的提升,居民可以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可以说浦东率先做出了社区规划的制度安排,让社区规划设计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