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位老人的故事

2019-2-15 10:53:17发布155次查看

落叶归根,是一场美丽的轮回,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欣然接受临向终点的生命流淌。幸运的是,幽谷中的两位老人因为偶然的羁绊而并肩同行,彼此间发生了生命能量的传递与带领。
  这是一个发生在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病房两位老人间的故事。
  舒缓病房有一位退休教师孙老师,因突然而至的癌症一直处在慌乱错愕之中,老伴因为腿脚不灵便,不能来医院探望,两人只能每天用老式手机通通电话,寂寞无时无刻不缠绕着孙老师。
  于是,孙老师只能日日等待着女儿一周一次的探望。有时候,心情抑郁的孙老师还常常苦笑着自嘲:“我充其量就是个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
  一次,医院的社工王丹听到了孙老师的这席话,“即使当时给予了安慰和支持,我也感觉言语是苍白的,没有办法真正让他的心情好起来。”
  回到社工部,王丹便和其他两位社工老师讨论起如何真正有效地帮助孙老师走出消极的阴霾,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经过几次的商讨,社工们还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孙老师曾经是中学语文老师,对文字的热爱是他多年来从不曾放弃的爱好。为此,三位社工便将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十二岁女孩写文言文”的新闻找了出来,详细深入地和孙老师探讨。身边突然多了一批和自己有着共同文学爱好的社工,这让孙老师很是激动。探讨过程中,社工发现孙老师是《新民晚报》夜光杯版面的忠实读者,恰好又知道隔壁病房里91岁俞老的女儿为父亲长期订阅了《新民晚报》,一个温暖有趣的想法在社工脑海里出现了……
  在和俞老沟通之后,俞老也非常愿意加入到帮助孙老师的行动中。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社工向孙老师提出了“俞老可以来串门”,让俞老这位榜样和他现场交流的想法。
  “可……可以吗?”听到这个消息,孙老师惊讶又惊喜,难掩心中的期待。
  吃罢饭,睡好觉,擦好身,小小的行为也充满了仪式感。在挪身、下床、移动等一系列动作中,91岁的俞老坚持自己独立完成,虽然有些许吃力,可是俞老一直说:“阔以的,我自己阔以的。”就这样,两位老伙计在舒缓病房开始了“串门之旅”。
  “我刚来的时候啊,吃啥吐啥,二十多天呐……我就克服困难呗,慢慢来……总算挺过来了。大难不死……大难不死。”俞老讲故事一般分享着自己的经历。
  “俞老来医院的时候还没您好呢,自己翻一下身都做不到……可凭借着自己的意志,俞老如今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了。你知道吗,俞老在病床上还申请了三个专利呢!”社工也在一旁说道。
  “那你在病房里是怎么适应的?那护工给你擦好身子到晚上吃饭这段辰光怎么过的?”“看书,好的辰光,我一般自己到图书馆去,现在到这儿了,就通过我女儿还有春晖社工帮我借书。”“眼睛行不行?”“还阔以还阔以。”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两位老人却像久别重逢的知己一样,话匣子打开了再没合上过,孙老师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清晰、坚定。
  “那么高龄的老人还那么健谈哦!”说到这里,孙老师畅快地笑起来,并竖起了大拇指。
  社工打趣道:“看看!您好意思不啦……在这里,我们很多人都以俞老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俞老又说道:“真的,你心要放开,侬今年贵庚?阿拉讲,平均年龄八十二,能活几年嘛就好好活喽!”“好叻,尽量争取!”孙老师也幽默起来。
  “我今年91岁,我看能活到100岁,我就争取活到100岁。”
  “谢谢你的开导,谢谢你的启发!祝你一百大寿!”两个老伙计的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
  当“串门之旅”结束,俞老自己挪着慢慢离开了病房。回头一瞥,孙老师仍躺在靠窗的那张床上,看着手中的《夜光杯》,脸上绽露着欣然笑容。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