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4日,上海地铁日客流比最高日急剧下降900万人次,而随着返程客流的“驾到”,地铁车厢“人气”逐步回升。昨天,上海地铁日客流达846.2万,比本月4日最低谷的345.8万迅猛反弹了500.4万。这几天,大量返程客流在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出现,车站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全员主动,迎来送往不遗余力。
今天早晨,记者在1号线火车站站门南广场,专门为返程客流歇息的几间“大棚”(见上图)已经搭建,足足有几千平方米,可安置大批一早过来等候乘坐地铁的返城乘客。
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区站长助理边丰告诉记者,今天凌晨4点多,站务员和站外志愿者就开始忙碌起来,“由于凌晨都会有大量返程乘客抵达铁路上海站,我们地铁方面就在南广场上搭建临时候车大棚,供乘客候车。凌晨通过火车过来的乘客70%会选择等候乘坐1号线。由于气温较低,为了不让乘客受冻,我们会逐步引导打家到大棚排队。”
今天凌晨5点05分,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比平时提早发出了头班车,采取这样措施的还有2、3、4号线,此举称之为“多头班车”方案,即在常规的头班车发车时段前提早发出几班车,及时疏运出铁路站守候地铁首班车的返程大客流。
记者在现场看到,提着大包小包的乘客触目皆是。在站厅和车厢内,有的旅客将大包及行李箱放在交通要道(见上图),对其他乘客的通行造成了一些不便。上午8点,记者乘坐的一列列车开到汉中路站时,本节车厢门口堆满了大包小包,使得站台的乘客很难往车厢里面的空挡走,造成了车厢门口格外拥堵,而此时还有很多上班族需要及时乘上地铁赶着去上班,上下车不便是很急人的。为了方便大家,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最好将行李靠里面安放,不要放置的交通要道处。
记者还发现,很多需要购票的乘客在火车站站厅内的“语音购票机”前排成了长队(见下图)。这台机器需要乘客报出目的地站名,才能显示购票金额,可用手机或现金购票,很多乘客不知道如何使用这台机器,反复操作,造成滞留,使得后面的排队者越来越多。在此提醒乘客,对着“语音购票机”,最好报车站名称或者著名地标性名称,而像“环球港”、“海洋水族馆”等名称,机器会难以认可。乘客如有购票疑问,可以到“服务中心”或“小熊服务台”去寻求帮助,工作人员会给予解决。
这几天,为了帮助返程乘客, 上海火车站站“小熊为您”服务台充分发挥服务品牌优势,且与铁路张庆桓服务台进行结对,主动为乘客提供引导服务、购票指导、线路指南、为伤残等有需要帮助的乘客开启绿色通道等业务。同时特别推出帮助乘客搬运大件行李、打包、提供热水等春运特色服务,让乘客门感受到“家的温暖”。
此次上海火车站站在南广场上搭建雨棚为乘客遮风避雨,还有其他一些疏导措施配套,为了使乘客适应,车站进行各类导向的安装、张贴。此外,车站要求值班站长加强关键点位巡查频次,确保客流流向合理、有序、高效。如遇到雨雪天气,车站会及时协调管委会清理地面及顶棚积雨或积雪。
由于人多拥挤,火车站站经常出现返程乘客同伴之间的走失现象。“今天到现在,已经有两位乘客过来说自己和其他人走散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在地铁站内一旦走失,有一个办法可以快速找到彼此,就是报出你所在位置的屏蔽门编号或车站出入口编号,即可确定方位,走散者可以快速定位碰头。
值得一提的还有,近日气温骤降,车站为回程客“送温暖”有办法。其中松江南站百灵鸟服务团队特别推出“暖手工程”,在寒冷天气里为乘客提供热水和暖宝宝( 见下图),为乘客送上一份来自地铁的温暖。 松江南站“百灵鸟”服务团队还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举措——爱心预约。
昨天上午,值班站长徐惟峰查看预约记录时,发现下午有一位盲人需要搭乘地铁至松江体育中心站。作为“百灵鸟”团队一员的他,立刻准备好了乘客所需的一切物品。早早地在门口守候,没过几分钟,盲人乘客从不远处缓缓走过来,徐惟峰立刻小跑过去对乘客进行爱心接力,并接下乘客的行李箱,小心搀扶( 见下图),将乘客顺利的送上了列车,并告知乘客在到达站也将会有地铁的工作人员接他下车,护送他出站。与此同时,他立即要求车控室与松江体育中心站取得联系,告知具体情况,并做好爱心接力工作。盲人乘客最终顺利的到达了目的地,而他为了感谢地铁对他的帮助,还特地让其家人打电话来道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