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华人科学家、眼科人工智能(ai)国际领军人物、《cell》《nature medicine》连发重磅ai成果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基因组医学研究所所长张康教授从大洋彼岸乘飞机来到上海,连休整都顾不上,就风尘仆仆专程赶到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眼科参观访问。是什么吸引了这个大咖的眼球呢?
眼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领跑全国
据悉,市北医院眼科开展的眼科人工智能应用及眼科影像开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市北医院眼科利用静安北部医共体平台率先在社区医疗机构利用人工智能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颠覆了原有的医疗健康服务的模式,给社区居民带来全新的就医体验。
“‘人工智能+医疗’已经悄悄走进了社区居民生活中。”市北医院眼科主任陈吉利介绍:市北医院早在2017年10月就和国内人工智能公司领军企业airdoc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市北医院建立了沪上首个人工智能眼科应用示范基地,从事眼科人工智能一揽子开发研究及应用推广。静安北部医共体先后进行多次眼科学术讲座;组织召开了两届中国眼科影像与信息及人工智能高峰论坛,率先在彭浦新村、临汾和彭浦镇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眼底疾病人工智能筛查,社区家庭医生有了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其他眼底病的新武器。患者在社区医院拍摄眼底照片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能自动帮助社区家庭医生进行辅助诊断,同时拍摄的眼底图片也能通过静安北部医共体眼科云平台传输到市北医院眼科进行进一步复核,这样糖尿病患者不用为了了解是否发生眼底病变而去二、三级医院眼科排队检查,费时费力。在社区就能做眼底疾病筛查,一旦发现糖尿病眼底病变和慢性病,患者可以立即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及早接受治疗。
强化社区首诊能力,实现早诊早治
陈吉利介绍,静安北部医共体建立这样一个糖网人工智能筛查项目主要目的就是让社区医生可以根据智能软件评判的结果,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动态、全程的糖尿病眼病健康管理服务,让更多患眼底疾病的社区居民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依托人工智能辅助社区医生进行眼底照片的读片和诊断是医共体探索强化社区首诊能力、形成筛查-发现-转诊-随访-健康管理模式的一大有效尝试。一年多来,静安区北部医共体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运用人工智能筛查技术已为4800多名社区居民提供了糖网和眼底慢性病筛查,不仅降低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患病率和致盲率,还降低社区居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现所需的人力成本,提高医共体糖网分级诊疗效率。这是在上海市率先开展的项目,目前也是国内首次将糖网病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基层社区卫生中心临床一线,标志着静安区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走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前列。在眼科影像和人工智能应用及开发领域国内领先,在干眼综合诊治方面市内领先。
市北医院眼科作为一个区域眼科医疗中心,已成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静安区医学重点学科、国家科技信息中心眼科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上海静安阅片中心、airdoc人工智能眼科应用示范基地、平安好医生人工智能眼科应用示范基地。市北医院眼科在互联网医疗建设方面已经初步建立了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和集ai、大数据、云平台和远程会诊于一体的智慧学科,静安北部医共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筛查建设项目也在这个平台如期开展。这正是吸引张康教授来访问的主要原因。
“陈吉利主任很有思路也有做法,接地气非常好。”张康教授十分赞赏陈吉利在社区运用人工智能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所做出的贡献,并欣然同意他的科研团队和市北医院眼科在眼科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领域进行紧密合作。
利用人工智能建设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陈吉利说,今后他们还想把人工智能用于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建设,这个项目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筛查眼科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并通过人工智能手段长期监测居民健康变化情况,且能人工智能预警某些慢病进展并提前予以干预,本项目能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帕金森、老年痴呆等众多全身性慢性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糖网、高度近视、amd、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更是有着直接的诊断意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居民档案建设过程中利用ai技术筛查能降低社区居民全身疾病和眼科疾病发现所需的人力成本,提高社区分级诊疗效率,帮助社区居民更快、更便捷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我国居民健康档案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我们就是要让更多社区居民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实惠。”陈吉利还兴奋地告诉记者,刚刚过去的一年,市北医院眼科运用人工智能造福社区居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迎来了“三喜临门”:一是获得健康报和国家卫计委颁奖的“基层服务能力帮扶优秀案例”,二是荣获静安区科技创新工作室,三是获得2015-2017年度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