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和是上海滩为数不多的、甚至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以单纯的酒店转身为特色饭店的百年老店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在一百年前,魔都的酒家要比饭店多。
我说的这种酒家,就是纯粹卖酒的,底楼大堂一边,安置了一只曲尺形的实木柜台,靠墙叠起了好几排酒坛子,花雕、加饭、善酿、香雪、甲绍、五茄皮、绿豆烧、特曲、玫瑰露、桂花酒等等,这个情景如今只有在绍兴的咸亨酒店还能看到。
客人进得店来,先到柜台边买酒,然后酒保用提子从坛子里吊出酒来,灌进锡制的串筒里,沉到热水大缸里温一下再送到台子上。客人要吃下酒菜,对不起,本店概不供应,但允许去隔壁小店买来。
隔壁专门有供应下酒菜的小店,发芽豆、盐水花生、百叶结、家乡咸肉、五香豆腐干、咸青鱼干、松花皮蛋等等,一只只小碟子叠起来,好像一座金字塔。
上海人有不成文的惯例,买菜的钱不能超过酒钱,否则被众酒友当作洋盘。
如果哪个酒鬼买一只醉蟹来下酒,当视为豪举了。
讲一笑话:有一酒鬼,买了酒后再无余钱买小菜,他跑到隔壁小店里,在盛放醉蟹的瓦盆里东挑西拣,折腾了老半天,最终还是没买,看上去很失望的样子,但回到酒家,喝一口酒就吮一下手指头,等到五根手指全吮完,一大碗酒也喝尽了。
这才是上海滩真正的酒鬼!
(旧上海的四马路除了酒楼与青楼,还是文化人扎堆的地方,报馆、书局特别多)
坐落在四马路上的王宝和,一开始就是这样的酒家,只卖酒不卖菜。但是王宝和的酒实在是好,所以慢慢有了口碑,生意越做越大。后来顺应消费形势的需要,也卖起了下酒菜,而且在入秋后还有酒鬼最爱的大闸蟹飨客。
已故老报人周劭曾在文章里回忆,当时上海的媒体和出版业都集中在四马路一带,报人和编辑下班后即奔四马路上的酒家,烫黄酒数壶,选定铁丝笼里横爬的大闸蟹,令酒保即煮后大啖一番。微醺之时意犹未尽,再换一家酒店开吃,最后才在王宝和坐定。此前都是彩排,只有在王宝和才算正式开演,因为王宝和的大闸蟹和黄酒都是最最上乘的。
看到这里各位明白了吗?王宝和是一夜狂欢痛饮的高潮,文化人如此,一般市民阶层的酒鬼也如此。
王宝和是上海滩上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店,据说由一对来自绍兴的王姓兄弟创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最早的地址在南市咸瓜街,专营绍兴黄酒,以自酿的太雕、善酿、金波、玉液、香雪、加饭而著称。随着生意的做大,兄弟分家了——我想是在他们各自讨了老婆之后。两人各自开的店,一家叫“王宝和”,一家叫“王裕和”。到了咸丰二年,王宝和迁至盆汤弄,1936年再迁到四马路浙江路口,即今天福州路上的位置,掐指算来也有八十多年啦。
王宝和的老酒来路清楚,味道醇厚,每年还有“清水大闸蟹”助兴,在上海人口碑中就获得了“蟹大王,酒祖宗”的美誉。老吃客趋之若鹜,在福州路一带卖文为生的文化人也将此处视作美食天堂。
多年前我在福州路浙江路口的王宝和酒家与一帮朋友欢聚小酌,席中有人认识他们的一位负责人,就请他过来作简单介绍。
这位姓房的经理告诉我们:王宝和在每年农历九月到次年元月,要派经验丰富的老法师去昆山巴城采购,而且享有优先权,雌蟹每只在三两以上,雄蟹在四两半以上。
须记四大特征:一是青背,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其它湖区所产螃蟹呈灰色,类似湖底泥土色)煮熟后蟹壳呈现鲜红色。二是白肚,肚脐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白得有光泽,稍有微黄,类似象牙色,给人水亮玉质般美感,(有些湖区的螃蟹肚脐往往布满密密麻麻的黑点)。三是黄毛,蟹腿的毛长清爽而呈黄色,根根挺拔(有些湖区的螃蟹腿毛呈泥土色,看上去不清洁)。四是金爪,蟹爪尖上呈烟丝般金黄色,一对巨螯绒头厚实丰足,螯爪强劲有力,搁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两螯高举,有赵子龙在长坂坡以一挡百之气势。
王宝和的老法师强调:在优质水域成长的湖蟹,蟹肉甘甜透鲜,有蟹的本香。塘蟹只有咸味,没有甘甜味,弄不好会有腥臭味。
王宝和配制的蘸食大闸蟹的蘸料也极有讲究。这里只能透露一点,它的蘸料是以山楂、柠檬等水果原液为主,调制时还放了一点冰糖。放冰糖,味道就更加鲜口。
大闸蟹可蒸可煮,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主张煮:“最好以淡盐汤煮熟”,他觉得“蒸者味虽全,而失之于太淡”,他是“盐煮派”的盟主。
同时代的李渔则是“清蒸派”的祭酒,他在《闲情偶记》里主张蒸:“蒸而熟之”才不失真味。王宝和继承了“盐煮派”的衣钵,以煮为主,锅中还加了料酒、葱姜、紫苏叶。
为满足市场需要,特别老百姓是对大闸蟹的需要,王宝和酒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形成了蟹宴菜,芙蓉蟹粉、翡翠虾蟹、太极蟹盒、雪塔酿蟹斗、阳澄蟹卷、阳澄扒赤壁、蟹粉鱼盒、蟹粉西施舌等一道道隆重面世,色香味形,四美并列。
王宝和的醉蟹是卫生防疫部门特许经营的,选用十月以后的阳澄湖大闸蟹,加王宝和黄酒和剑南春高度白酒腌制五天后方能食用,蟹肉厚实,本鲜突出,回味悠长。斩件上桌,蟹盖上泛着油滋滋的青光,老吃客在这道下酒妙品面前,万般烦恼都抛诸脑后了。
还有一道叫做“鱼米之乡”的面点也相当不错,厨师用菠菜汁拌面粉做成面条,再用新鲜河鱼肉剁成鱼茸,打上劲后也做成面条。这道面点煮熟后形成绿白两色,在盆中堆起相当悦目,顶上再盖一撮油光锃亮的秃黄油,三色争艳,香糯爽滑。
再后来,在离王宝和本部不远的九江路建起了相当有气派的王宝和大酒店,服务功能大大拓展,但仍在二楼辟有环境优美的王宝和上海餐厅,一年四季供应特色蟹宴,继续丰富发展中华美食中的蟹宴文化。
王宝和大酒店的客人以商务客人、白领人士、外宾、和港澳台同胞为主,外宾中则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游客为主。二十年前大酒店刚开张那会,日本游客来得比较多,每到周末就直接从东京飞来,拖着拉杆箱赶来吃蟹,雌雄一对,睡一夜再飞回日本。有一年,名扬四海的宝冢歌舞团巡演至上海,早早预订了王宝和大酒店的客房,为的就是近水楼台先得蟹。那一班为了艺术、为了苗条身材而不肯嫁人的大龄美眉,在王宝和上海餐厅吃起大闸蟹来的劲头一点也不输给男人。
老客人对福州路上的王宝和老店情有独钟,故雨新知,黄酒一杯,蟹脚扳扳,吃吃讲讲。年轻的美食爱好者选择去九江路的王宝和上海餐厅,环境敞亮,设置新颖,服务周到,菜式新派,无论友朋聚会还是商务酬酌,都相当体面。
王宝和是上海滩为数不多的、甚至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以单纯的酒店转身为特色饭店的百年老店,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外国人、外省人来上海吃品尝大闸蟹,首选王宝和。但是他家属于上海糖业烟酒公司,与餐饮协会旗下的社会饭店谱系不同,血统不同,平时与江湖上厨师交流的机会也不多。
地球人都知道,你的朋友圈有多大,你的眼光就有多远。
王宝和酒家与王宝和上海餐厅的蟹宴菜以淮扬菜为底子,在传承帮派风味特征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刀功、火功等方面,与淮扬菜厨师相比尚有不少差距。在市场竞争的态势下,近年来上海滩又出现了多家以蟹宴菜立身扬名的饭店,我去体验过几次,论菜式、论味道、论服务、论环境,真的很不错,若与王宝和来一场pk,谁赢谁输还真难说呢。
今天,放眼餐饮业的江湖,绝大多数国企饭店都完成转型,跻身于股份制的行列,以前横在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都被一块块搬走了。王宝和有“后台老板”上海糖业烟酒公司的强大支持,经营上的压力好像不大,但是管理成本比较高,分配机制、激励机制也不如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来得灵活,这些可能会影响到厨师团队、管理团队的稳定、菜品的定价以及衍生产品开发、品牌培育、企业扩张等。
特别在互联网、物联网的大背景下,王宝和在品牌培育这一块每年有多少投入?影响力有多少提升?又有多少与之对应的宣传策略?又有多少才智出众的年轻人在这个团队里发挥作用?希望管理层多加关注!
在刚刚发布的2019黑珍珠餐厅指南中,王宝和上海餐厅被评为黑珍珠一钻。仔细观察,上榜餐厅中也包括了宁波状元楼、天津耳朵眼会馆、扬州趣园茶社等老字号餐厅。如此看来,黑珍珠似乎自觉承担着某些社会责任,而王宝和在历史文化上的深厚积淀,以及对上海餐饮市场及中华蟹文化的特殊贡献,或许正是其获选的原因。
另外,在黑珍珠的评选过程中,每一位资深的评审员都对菜品、环境、服务等项目进行匿名考察,并经过评委团队的综合考评,最后给出客观、公正、审慎、积极的评价。黑珍珠作为一个评判体系,同时也是价值观的载体、和话语权的表达,期待黑珍珠指南的强大传播力,推动王宝和上海餐厅的品牌建设,扩大应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