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区司法局和区市场监管局在方松街道共同实施开展了“驻所调解”试点,从那时开始,在方松街道辖区内发生的消费纠纷,由区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员与方松市场监管所调解员进行联合调解。这是继去年3月组建区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后,区市场监管局完善消费维权机制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不断完善消费维权机制,着力提升消费维权效能,为全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2018年,区市场监管局全年共受理各渠道诉求件4.71万件,成功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超过2335万元。
提升消费维权效能
两周前,上海谆久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于丽萍笑意盈盈地将一面书有“树工商服务典范,为企业保驾护航”的锦旗送至叶榭市场监管所。原来,去年11月,叶榭市场监管所接到投诉,于丽萍的淘宝网店销售的“酸枣木汤勺”系无生产厂家、无生产地址、无产品合格证、无执行标准的产品。于丽萍在配合调查处理时,工作人员发现,由于她刚开始经营网店,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因此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标准标示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相关程序规定,执法人员在责令她整改的同时,就相关法条释义,结合经营网店时广告宣传应当注意的事项、标签标注的细节等给予当事人细致的指导和帮助。“执法人员特别耐心,处置很公正也很人性化,非常感谢他们!”虽然受到了处罚,但是于丽萍觉得收获也很大。
“这是区市场监管局因妥善处置公众诉求,在2018年收到的第59面锦旗,除此以外,我们还收到了30封感谢信。”说起这些,区市场监管局消保科负责人马樱英语气中流露出自豪,“这是市民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鼓励。”于丽萍的案例是区市场监管局消费维权处理工作的一个缩影。2018年区市场监管局平均每天处理各渠道诉求约189件。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该局的“按时办结率”“诉求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依旧保持了高水平。
优化放心消费环境
“不论是完善消费维权机制,还是提升消费维权效能,归根结底是为了给市民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马樱英告诉记者,加大消费维权联络点的深入创建,让市民消费维权的需求触手可及,也是区市场监管局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刚过去的2018年,区市场监管局以放心消费创建先行,稳步开展创建工作,不断加大维权联络点创建深度。区市场监管局进行了多个“首次”尝试,包括首次编制系统性《消费者权益保护联络点工作手册》;首次召开维权联络点星级评定表彰大会;首次开展全区性分级培训,三期共500余人参加。2018年共吸纳28家新增联络点,为71家联络点完成硬件更新。截至目前,我区共有475家消费维权联络点,其中五星级12家,四星级27家,三星级46家。
就在不久前,区市场监管局召开了市消费维权联络点星级评定动员大会,我区12家五星级消费维权联络点的联络员出席了会议。我区参加会议的各联络点联络员纷纷表示,将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将消费维权的网络“织”得更好、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