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崇明各个乡镇,2018年的年终“成绩单”相继出炉。
今天要介绍的是:建设镇
2018年,建设镇紧紧围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大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花博门户区位优势,全面推进“合美小镇·共享家园”建设,完成了年初镇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2018年实现社会增加值8.01亿元,同比增长4.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98亿元,同比增长5.16%;税收5.01亿元,同比增长14.2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6元,同比增长9.9%。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着力厚植生态发展优势
一、生态治理成效明显
1.完成160条劣v类水体和80条黑臭河道整治任务,完成蟠龙河、大同浜西界河和浜南蟠龙界河3条生态河道整治项目。
2.关闭影响“北横引河”和“张网港”水质的养牛场(698头)、养鸡场(3000羽)各1家,完成生猪退养25家。
3.开展污染源普查,持续推进环保检查和执法,完成小锅炉清查整改,淘汰关闭环保违法违规企业14家,整改58家。
黑臭河道整治
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1.坚持“全程分类、全面处置、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减量率为22%,拓展湿垃圾处理新方式,通过黄粉虫养殖循环处置湿垃圾取得成效。
2.支持菇林源农林废弃物收集利用体系建设,利用林地废弃枝干、稻秸秆种植林下菌菇,稻秸秆利用率达100%。
3.有序推进9个村、8807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新建管网323公里、泵站55个,其中28个站点投入试运行,出水合格。
菇林源林下经济
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1.启动建设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和富安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完善区域生态空间布局。
2.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落实集中居住区一期工程地面清障、“五通一平”建设工作。
3.完成3000亩公益林抚育,启动1975亩生态廊道建设,建成《花开进博·合合美美》立体绿化雕塑,打造草港公路沿线“合美花廊”。
《花开进博·合合美美》立体绿化雕塑
积聚生态发展动能 着力促进生态产业融合
一、推动农业优化发展
1.推进全年土地流转556亩,全镇土地流转共计27300亩,流转率达97%。
2.完成16家合作社7934亩绿色食品认证,认证率达95.5%。
3.实现水稻优质良种全覆盖、绿色农药使用全覆盖。
4.完成上药西红花基地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建立上海果品行业协会崇明办事处,扶持西红花、火龙果等特色项目发展壮大。
5.加强应季果蔬抽查检测、禽畜免疫检疫,确保地产农产禽畜品安全。
上药西红花基地揭牌仪式
上海果品行业协会崇明办事处成立
二、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1.大力扶持瑞茵开心农场点状供地建设、发展增能升级,打造以“中国健康城市论坛”带动农旅产业发展新亮点。
2.引进途家斯维登“欢宿”品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区域内民宿和农家乐提质扩容,加强软硬件建设,打造“虹桥欢宿部落”,不断扩大建设镇民宿品牌影响力。2018年全镇餐饮接待累计13.5万人次、住宿接待累计5.8万人次。
中国健康城市论坛
与斯维登“欢宿”品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三、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1.设立上海·建设共享经济产业园,同时通过盘活存量资产,着力“注册+实体”相结合,拓宽招商渠道,提升服务质量。2018年,共引进注册企业994家,注册资金22.23亿元,实现税收5.01亿元,同比增长14.28%。
2.加快推进企业产能升级,对72家实体企业开展摸底调查,引导小微企业利用产业扶持政策开发有科技含量、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73亿元。
注重生态民生保障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级
一、推进社会事业进步
1.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育人的未成年人教育保护工作体系,支持中、小、幼、成、特等各类教育全面发展。
2.举办建设镇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暨全民健身节,举办“首届百合花节”,启动大同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建设,完成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功能提升,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各类演出近百场,荣获市区级奖项24个。
3.深化食品安全城区创建,开展讲座培训6次、自办酒水检查45次。
4.推进无违法违规经营街镇创建,组织联合执法5次,拆除违法违规经营点39家。
5.全面落实优生促进工程,有效打击“两非”和无证行医,出生性别比指标控制在107之内;完成独生子女家庭特扶、奖扶、一次性补贴等7393名对象1370.28万元资金的审核发放工作;对116户特殊家庭建立“双岗联系”结对帮扶制度。
6.深化科普工作,举办科普早市20次、讲座11次,虹桥、蟠南、浜西分别创成区级科普示范村、健康社区和科普之家。
7.完成献血700个,建设镇获评上海市献血工作先进单位。
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暨全民健身节
首届“百合花节”
科普早市活动
二、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1.圆满完成村委会和村监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建成13个村委会“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实施“阳光村务”工程。
2.推进大同基本管理服务单元和建同故园、“三阳”机构二期工程建设。
3.加强市级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落实长护险受益892人,推进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建设敬老院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新建8家老年人助餐点。
4.实施生态养老补贴制度,发放生态养老补贴9931人450万元。
5.制定《建设镇2018-2022年就业扶持政策》,实现234人新增就业、10人自主创业,15名长期失业青年就业;调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7件,补发劳动者工资20万元;发放促进就业补贴资金12家企业428.2万元;落实市政府“帮扶农村困难残疾人劳动增收”实事项目,帮扶残疾人165名。
6.严格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保和各项优抚政策,救助各类对象39604人次1718.16万元,实现应保尽保。
7.推进双拥和国防工作,新建1座双拥主题公园和1个“双拥之家”。
8.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1个乡、4个村结对,扶持70万元用于基础建设和特色产业开发。
村委会换届选举
一站式综合服务站
建同故园
阳光之家
双拥主题公园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完善城乡治理机制
一、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1.启动全国文明城区和卫生城区创建,落实13轮次督查整改,着力对标创建、完善机制、全面落实、全民动员,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2.开展睦邻修身、移风易俗等创城专项行动,推进62个睦邻修身点综合化、实体化、规范化建设,落实468起婚丧喜庆移风易俗。
3.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本镇蝉联上海市文明镇,12个村、15家单位、30户家庭被推荐预申报市区级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
4.下沉各村生态养护人员246名,发挥生态养护员在村级河道保洁、林地养护、道路保洁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城乡综合管理
1.蟠南、运南两个试点村成功创建区“五美社区”。
2.有序推进“一户两宅”整治,拆除应拆未拆房屋586户46135平方米,创成上海市无违建村镇。
3.大力开展违法用地违法建筑整治,拆除朱家沟头菜场、蟠龙镇等重点区域违法建筑2万多平方米。
4.完善“网格化+12345热线”线上线下联勤联动城乡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强化派单、处置、督办、通报、考核即时闭环处置。
5.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开展“六小”行业专项整治、星级经营户评比,镇域环境面貌明显提升。
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落实“律师参与信访”制度,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和“扫黑除恶”工作,完善技防物防设施,强化群防群治。
2.按时办结各渠道群众信访事项,今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1件,办结157件,办结率91.8%;发生各类矛盾纠纷118件,调解成功率100%。
3.落实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责任制,成功创建“上海市安全社区”。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突出抓好安全隐患治理,确保无重大事故发生。
4.切实加强禁毒、反邪教、人口管理、刑释解教、非法捕捞整治、流浪犬集中收治等工作。
夯实生态制度基础 着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一、深化改革创新
1.积极转变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
2.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和优化营商环境“大整改”专项行动,下基层、听民意、解民忧,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3.加强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推进落实“全岗通”“阳光村务”,推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大调研
二、提升行政效能
1.巩固和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大力倡导担当、实干、奉献、激情,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坚决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重大决策部署。
2.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全年办理人大建议21件。
3.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畅通公众依申请公开渠道,打造阳光政府。
三、加强作风建设
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建立督察机构,将“两个清单”向基层延伸压实。
2.密切关注“四风”新动向,驰而不息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检查4次、新“四风”问题专项督查2次、发送节前廉政短信微信18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