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静安这位爷叔要火!26年义务磨刀6000把,曾经当过警卫兵
2019-1-24 5:00:00发布63次查看
在彭三小区举行的便民服务活动现场,总有一位老人,他戴着一顶朴素的帽子,穿一双布鞋,身上衣服干净整洁。冬天,风很大,磨刀都是用的凉水,但他只是一直坐在小凳子上,重复着磨刀的动作。26年来,经过他的双手磨好的刀就有6000把以上。他不仅帮自己小区居民磨刀,周边小区居民找来,他也乐意服务。他是谁?他是住在彭三小区的居民王金兆。
王金兆,一位86岁高龄的老党员。他退休之后,没有选择颐养天年,而是一直义务为小区和附近居民服务。例如免费磨刀和修理工具、打扫社区卫生、化解邻里矛盾、关心生病党员等,但凡力所能及的事,他总是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并且一干就是26年。附近居民谈起他时无不齐口称赞,他却说,做这些事很开心,一名老党员能发挥余热,无愧一生。1950年,17岁的王金兆在46军138师当警卫兵。他说:“那时候大家都争着早上起来抢扫把。”部队走到哪里,王金兆就跟到哪里。他本是湖北宜昌人,1968年部队分配了一间彭三小区的房子给他。此后,他便和家人定居在上海。
发挥余热,做小区的守护者
彭三小区是上世纪修建的老小区,多年前小区的公共环境糟糕,甚至个别居民还乱扔垃圾。王金兆每天饭后散步时,左手拿着一个蛇皮袋,右手拿着一把长钳子,看见纸片、烟头等垃圾,就把它们拣起来。每次捡完以后,都是满满一袋。他所住的楼道里,有居民高空扔垃圾。高空扔垃圾不仅垃圾容易散落,且容易误伤他人。由于不知道具体是哪家居民,王金兆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劝导他们爱护公共环境,不随意乱丢乱倒垃圾。在他的反复劝导下,居民们乱丢乱倒垃圾的陋习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在他的精心维护下,小区环境变得整洁靓丽起来。
王金兆不仅是小区的“环境保卫者”,更是邻里之间的“金牌调解手”。他采取细心劝导,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等调解方法解决了100多起婚姻、家庭、债务等邻里纠纷。许多邻里乡亲心里对他由衷感激,若不是他的劝说和开解,好几个家庭可能都会面临破碎的结局。
助人为乐,为小区居民服务
在部队的那些年,王金兆养成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他深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磨刀虽然只要几元钱,但是能帮邻居多省几元,他也感到开心。
他磨的刀,蹭亮蹭亮的,切起肉来,又快又好。
住在彭三小区的王阿姨说:“王金兆磨的刀,比外面收费的都磨得快。”有的老年人拿过来的刀缺口较大,但又舍不得扔掉。王金兆就用手工锯锯掉缺口,再磨好。即使这样费时又费力,王金兆也毫无怨言。多年来,经过他的双手磨好的刀超过6000把。他磨刀的样子,就是彭浦新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不仅刀磨的好,还会做手工,他常用电焊、氧焊帮助居民修理电饭锅、热水壶、儿童玩具、小型拖车等。几十年来,在各类捐助活动中,也都能看到王金兆的身影。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王金兆就从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中捐出了500元。
爱的传递,人间有真情
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见王金兆推着乘坐轮椅的妻子逛公园,两人说说笑笑,岁月静好。王金兆的妻子二十多年前患病后,膝盖受伤,行走不便。多年来,他一直一人照顾妻子,从无怨言。结婚60余年,他们从来没有吵过架,没红过脸。王金兆说:“我们一直互相信任,互相体谅,互相尊重。”
对妻子,王金兆给予的是疼爱;对朋友,王金兆给予的是关爱。有一次,小区内组织活动,王金兆有一位党员朋友没来参加。他听闻这名党员近期身体欠佳,腿疼、无法走路。活动结束后,他便立马前去探望,并为他带去了很多自己妻子用的治疗腿伤的药品。朋友看见老友如此,许多话最后化成了一句,谢谢。王金兆说:“我是个小人物,做的都是小事,若是帮助到了他人,我很开心。”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