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与规划师面对面“把脉”社区规划
2019-1-24 9:44:28发布41次查看
2018年初,杨浦区与同济大学联合举行社区规划师签约仪式,12名规划、建筑、景观专业的专家正式被聘任为杨浦区社区规划师,一一对接区内12个街镇,为各街镇社区更新工作提供长期的指导和咨询,在全市首创了通过实施社区规划师制度来加强社会治理的先河。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现在的规划成果是怎样的呢?
日前,一场主题为“规划进社区、更新惠百姓”的2019年杨浦区社区规划师座谈会在位于黄浦江畔的杨树浦咖啡厅举行。区委书记李跃旗,副区长徐建华、李雅平与12名杨浦社区规划师面对面,畅谈社区规划的那些事儿。
区规土局、房管局、绿化市容局等部门负责人现场倾听12名社区规划师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社区规划师们在参与相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
过去的一年里,12名社区规划师设计出了12份各具特色的社区微更新项目设计方案。建筑系王红军副教授负责的定海路街道,将身处社区内的老厂房改造融入微更新项目中,通过改造将其打造成为标志景观;建筑系陈泳教授主持大桥街道中王小区公共空间微更新项目设计,一条衰败的小区进出通道将有机会变身为一个集通行、绿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乐园……在12名社区规划师扎根社区,走进弄堂深处发挥专业力量的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座谈会上,社区规划师们畅所欲言,将过去一年社区实践的感受和所遇到的困难一一道来,并提出了各自的期望。“这个项目需要一个设计方案,王老师能否帮我们设计一下;这个街面需要重点整治,王老师能否来看一看……”定海路街道社区规划师王红军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很容易被当成单一的设计师来看待,而不是作为一个项目的策划者或是推动者。王红军希望下一步能有机会从规划的角度来为街道提出一些重点项目,并推动街道和部门实现横向合作。而来自五角场街道的社区规划师刘悦来则认为,社区规划师应当更加驻地化,能够拥有驻地和驻场的工作地点,有利于与居民产生互动,得到更直接的反馈,同时也便于社区规划师们在地收集居民的提案,从而进行快速处置、反馈整理。
李跃旗仔细倾听大家的发言,就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制度建设、丰富项目类型等方面与社区规划师们深入探讨,他说,做好2019年社区规划师工作,要把服务社区的旗帜举得更高、社区规划师品牌打得更响,让12位社区规划师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城市更新工作中,提升区域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助力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同济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翔峰表示,同济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和杨浦区携手前行,社区规划师们在过去的一年中俯下身子、扎根社区,体现了同济大学“以科教济世”的理念与精神,希望未来社区规划师产生更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有更多的同济人参与到社区更新、社区治理中。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