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用心构建一座“大爱家园”
2019-1-15 9:22:49发布43次查看
新区重度残疾人寄养院用优质的服务营造着“大爱”氛围。
在祝桥镇江镇社区,有一家特殊的民政局所属机构:浦东新区重度残疾人寄养院。建于2007年的这家寄养院,是全国首家、上海唯一的一家公办重残寄养院。
目前,寄养院总床位360张,照护着280名重残寄养员,而这其中95%以上是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智障残疾人。他们中有的常年卧床无行为能力,有的性格孤僻、喜怒无常,有的带有暴力倾向。30%的寄养人员,则因种种原因与家人处于失联和半失联状态……寄养院150名员工时刻践行着“收住一名残疾人,解放一个家庭,安定一方土地”的办院宗旨,实现十余年平安零事故,把寄养院建设成为了患者和他们家人心中的“大爱家园”。
寄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王田卉上任伊始就带领党支部9名党员和全体员工,制定了“残障面前有大爱”的工作目标,编写了“大爱服务公约”,建设了“大爱一家亲”的党建品牌和服务品牌,建起了让寄养人员模拟社会交往的生活体验馆——“大爱小世界”。在日常照护中,全院员工用细心、耐心、规范、优质的服务营造着“大爱”氛围,让寄养人员感受到幸福大爱。
寄养院里,无数的暖心瞬间令人感动:护理部副主任钱红梅有个习惯,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个房间转一圈,看看这些“孩子们”。这里的寄养人员虽然大多都说话不清楚,甚至不会说话,但每当看见那些熟悉的护理人员的身影,他们就会凑到跟前亲昵地笑笑、握握手;员工李兰珍十年来成了寄养人员贴心人,虽然未婚,但不避忌讳,为刚病逝的男性寄养人员擦身更衣,用临终关怀来维护逝者尊严;被评为“海上最美家庭”的护理员黄惠英、蒋慧钧夫妇,带着长期与家人失联的寄养人员到家里过年过节,甚至喝喜酒的时候也带着寄养人员;寄养人员小孙患有自闭症,每天都要撕扯大量的草叶和书报。为了满足小孙的要求,护理员们连续9年时常挑着一筐青草去上班……类似的例子在寄养院中比比皆是,寄养院全体员工用他们的一言一行,让寄养人员真切感受到寄养院就像他们的家一样温暖。
据不完全统计,进出寄养院的500多人次寄养人员,除常年卧床无行为能力者外,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身心康复。不少寄养人员通过康复锻炼,也变得心灵手巧。不久前,寄养员们献出心爱的十字绣、绘画等手工作品参加义卖,所得的1300多元如数捐给贫困山区失学儿童。在助残月中,寄养员们又捐出手工作品,将义卖所得资助新区脑瘫儿康复项目。
寄养院的生活是温暖的,也是多彩的。连续3年,寄养院把每年5月的“助残日”扩大为助残月,带领寄养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康复、娱乐活动,并联系社会开展各类公益爱心活动。寄养院还建立了“大爱”歌舞队,让寄养人员在轻松的文艺活动中感受到温暖和快乐,由寄养院员工和寄养人员共同表演的诗与歌《爱心妈妈》,曾在民政局文艺汇演中荣获第一名,在新区文明办汇演中荣获二等奖。
创办至今,浦东新区重度残疾人寄养院收获了许多荣誉:连续三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残疾人养护服务先进集体”“2016-2018浦东新区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单位”。以“爱心妈妈”为主题的“大爱一家亲”特色服务,被评为上海市民政系统“十佳”服务品牌。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