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青浦练塘:小桥流水处 千年章练塘

2019-1-15 9:21:50发布46次查看

“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在“上海之门”青浦,一座江南水乡亭亭而立。这里镇民依水而居,街巷因河而成;这里人文历史丰富、文物古迹充盈,红色精神闪耀。这里,就是全国卫生镇、全国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镇——练塘。
  近年来,练塘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厚植历史文化,弘扬红色基因,创新基层治理,着力发展乡村振兴,以党建为引领,实践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发展,红色、古色、绿色“三色”交相辉映,全力建设一个人民幸福、家园美好的新练塘。
  千年练塘 人文精神和自然历史在这里相融
  练塘,原名章练塘。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越,后为楚春申君黄歇之封地,太湖、汾湖、淀山湖水在此汇合进入黄浦江,是真正的黄浦江上游源头。练塘建镇已有1100多年历史,五代十国时晚唐刺史章仔钧携夫人练氏镇守于此,因多水塘,故名章练塘。另传因东吴大都督周瑜建舰操练水军之池塘而得名。在这里,天光寺之东为三泖九峰、塔院钟楼,挹秀阁峙其东南,圆通庵绕其西南,明因寺、鹤荡环其西北,形成独有的“九峰列翠、三泖行帆、塔院晓钟、西来挹秀、天光古刹、圆通朝爽、明因夕照、鹤荡渔歌”八景。
  练塘地处沪、浙两省市交汇处,镇域面积93.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9万,是上海重要的西南门户。全镇有河道361条,占区域面积的15.3%,在这水网交错的土地上,泖河、鹤荡、太浦河与市河一脉相承,孕育着世代子孙。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红色精神是练塘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练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和吴志喜、高尔松、方强等英烈士的故乡。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陈云同志,幼年生活在练塘。创办于1889年的颜安小学,是陈云的母校,至今仍书声琅琅。小学还保存着陈云小时候读书的教室,简陋的砖木结构平房。
  1927年“八七”会议后,陈云重回青浦,在小蒸、练塘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地方党组织,发动减租减息斗争,和吴志喜等人一起组织农民暴动。全国解放后,他曾四次回到故乡,对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研。今天的陈云纪念馆就位于下塘街95号,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陈云同时代的淞沪革命军总指挥吴志喜、青浦第一个中共党员高尔松、新四军领导方强等练塘革命志士,他们的旧居仍然在练塘老街保存。
  练塘的风韵还在于它的不加修饰、它的原汁原味。1985年,通过对金山坟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上海地区最大、最古老、唯一被列为国家二级古树名木的白玉兰树是练塘古镇的一大景观,也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属稀世之珍,无价之宝。明因寺的单株银杏和庄严寺的夫妻银杏都有700多年的树龄,仍然生机勃勃。
  练塘古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核心保护区面积1.3平方公里,明清以来的建筑总面积达100683平方米。已经确认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陈云故居和金山坟遗址。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顺德桥、农民暴动指挥所、颜安小学、天光寺等9处。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有圣堂、阜康酱园、陆家米行、高氏民宅等8处。练塘古镇的核心是东西走向的市河(俗称三里塘),全长1500多米,市河北侧街道为上塘街、南侧街道为下塘街。在市河东段500米处向南延伸出另一河道——李华港,形成“丁”字型水系。而太浦河、黄浦江贯穿境内,古镇老街集中市河两侧,素墙碧瓦、幽巷曲径。街道两旁的民居重脊高檐,过街楼、河埠头、长廊、幽弄和深宅古朴、恬静。
  三里长街至今还有10多座古桥掩映在垂柳之间横跨市河。小木船不时轻轻划过,人走其上,船行其下,桥影、船影、屋影、人影在微波中荡漾。古色练塘,没有喧哗的商业气氛,少见的原生态水乡风貌。历代文人墨客对练塘古镇也不吝赞美之词,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其中著名的有王安石、董其昌等。还有唐朝温飞卿的《芙蓉诗》,是歌颂练塘荷花荡的;明朝夏元吉写的《过练塘》是描述练塘景色的;清朝钱浩充写了《夜泊练塘》诗,取意于东汉末年,孙吴大将周瑜于练塘建舰操练水军的传说。诗人的咏唱,勾勒了练塘的千年变迁。
  练塘还孕育了无数名人学者。元朝才女管道升和夫君一代书画巨擘赵孟頫久居练塘,诞生了“你侬我侬”词坛时尚传奇;明代徐阶(练塘徐家浜人)智斗严嵩、官至内阁首辅;近代,参与修订“五四宪法”、“八二宪法”和“港、澳基本法”四部国之重法的法学泰斗许崇德曾在颜安中学接受启蒙等。
  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如此灿烂的文化名人,难怪当年青浦、吴江、元和三县合辖练塘,谁也不舍得放弃。而今,一座独具风韵的新练塘展开画卷:现代气息和古典神韵在这里相交,人文精神和自然风光在这里相融,宁静悠远和活力无限在这里相会……
  “美丽乡村”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
  近年来,练塘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着力发展乡村振兴,以党建为引领,以全域化、连片式建设“美丽乡村”为主线,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土地整治等为抓手,全力建设一个人民幸福、家园美好的新练塘。
  练塘以农村地区为主,下辖25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过去几年间,练塘已先后将东庄村、蒸浦村、徐练村打造成为市级美丽乡村。去年初,练塘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成功创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镇”的总目标,在原来已经成功创建3个市级、4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基础上,又制定了美丽乡村示范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5个、区级示范村16个。主要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村庄改造、环境内部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改造、河道整治等方面,叠加政策和资金,把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升级,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
  “我们把人居环境改善作为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以治脏、治乱、治差、治污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拆得彻底、整得干净、改得美观、管得有序,全面提升环境品质。”练塘镇党委书记王永根介绍,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练塘的村容村貌已有很大的转变。
  练塘被誉为上海最大的“氧吧”,这里有潺潺不断、清洌洁净的太浦河、黄浦江。这里有2万多亩绵延铺盖、郁郁葱葱的涵养林、生态园。走进太浦河生态涵养林,仿佛置身于绿色海洋中。席地而长的苔藓植物,低矮茂盛的灌木丛,高大名贵的乔木林,干姿百态,高低有致,形成层次交错的绿色立体空间。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芬香袭人,俨然一副“点成景、线成廊、面成园”的自然画卷,让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为了更好地利用生态资源,为乡村注入发展动力,而今,练塘镇正着力规划和引进休闲度假项目和宾馆度假村项目。依托湖荡、湿地、河道、田园等空间,实现生态景观走廊的全线贯通。着力打造成城市居民节假之时、忙碌之后放松心情、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借助人文景区资源,积聚旅游人气,发展高品质民宿,培育健康运动体育产业,打造“马拉松小镇”。
  在练塘,百姓的“获得感”还来源于家门口的便利服务。近年来,练塘不断推动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开放式集中办公”与“一站两中心”建设的有机结合,引导村(居)“干部下楼、窗口服务”,实行跨前一步的迎上去服务、队伍一体的集成式服务、流程一线的规范化服务。
  2018年3月底,练塘镇党委启动村(居)两委班子成员进驻“一站两中心”开展开放式集中办公工作,研究制定了《练塘镇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开放式集中办公的实施方案》。截止到目前,全镇所有村(居)全覆盖推进开放式集中办公,所有工作人员进驻“一站两中心”(附近)办公,着力构建了360度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群众体系。开放式集中办公的施行,不是简单的挂挂牌子、调调位置,而在夯实执政基础、服务百姓群众上做文章,不仅促进了村两委职能的转变、公共服务的延伸和干部作风的好转,而且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场所建在一线、阵地就在身边、工作做到心里”的工作目标。
  去年上半年,全镇12345市民热线的受理量下降了25.93%,回访满意度提高了20.82%;信访案件数下降了50.87%,许多群众诉求在村居一线得到了解决,从侧面说明村居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练塘百年“水中人参”,如今可一年食三季
  每到茭白上市季节,来青浦练塘采购的长三角商贾络绎不绝;上海市民餐桌上的美味茭白,更是有70%产自练塘。为满足江南百姓的味蕾,练塘不断提升茭白种植技术,而今,这一味被称作“水中人参”的鲜品,将上市期从3个月延长到8个月,意味着食客们一年可食三季鲜茭白,真正实现了“江南茭白数练塘”。
  作为一张新的名片,围绕“水中人参”打造的一年一度的练塘茭白节也已经成为上海青浦的一项特色活动,成为了一场欢聚的盛会、旅游的盛事。在茭白节的带动下,练塘古镇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练塘的资源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利用和发挥,练塘的茭白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茭白种植史上,水乡练塘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记载,练塘地区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春秋时开始逐渐成陆,由于海潮势强,泥沙积滞,使原来汪泽一片,陆续成为滩荡圩田。土壤中有机质和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极为丰富,有利于当地水生作物茭白中特有物质的积累与合成,从而奠定了练塘茭白内在物质基础,也保证了谷氨基酸、粗纤维等物质的形成。
  万历丁酉年(嘉靖年间)《青浦县志》卷之一土产中就已有茭白相关记载,距今400余年历史;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松江府志》记载:“茭白以秋生,一种春生曰吕公茭,以非时为美。”
  规模化的茭白生产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经过练塘人民对茭白品种不断的提纯复壮、改良优化和选育繁育,从沟渠边种植逐渐过渡发展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1999年,练塘成立练塘叶绿茭白有限公司,构筑了集30亩实验基地、300亩原种基础、3000亩品牌基地,以及2005年创建的17500亩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产业发展框架,引领、提升和示范全镇3万亩次的茭白标准化生产。与此同时,积极培植30亩以上的茭农群体,筹建茭白行业协会,先后形成了泖峰蔬菜、秋华农产品、亿农农产品等30余家专业合作社。
  2003年,练塘镇明确对茭白实施品牌化战略,不仅成功注册产品商标,还进一步明确“练塘”牌茭白产品市场定位,进一步扩展营销领域,营销网络辐射并覆盖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直到进军海外市场。2008年,“练塘茭白”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凭借着独特优厚的水、土、气自然生态环境和百余年的种植经验,练塘成了华东地区知名的“茭白之乡”。
  如今,练塘镇茭白常年露地、保护地规模化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1万亩左右,常年复种面积达3万亩次,占全镇60630亩总耕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优质茭白近8万吨,年产值近3亿元,带动茭白产业的从业人员约1.5万户。目前,茭白的鲜味和种植水准仍在逐年提升。通过坚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练塘逐步形成了以青练茭1号、青练茭2号为主打品种,并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采用保护地和多茬口栽培等措施,茭白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原本只有3到4个月上市期,也延长到了8个月,成为了享誉市场的“一镇一品”。为了保证市场供应,练塘镇还兴建了总容量达万吨级的冷库,为合作社和其他种植户存储茭白,可以保证市民一年中有10个月可以吃到新鲜可口的练塘茭白。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