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给中小学生做家教,在当下非常常见。然而,如果教授的对象是几乎难以正常社交的“星星的孩子”,内容则是艺术创作和创意文具设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这一切相遇,都是神奇。”去年下半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的12名专任教师和70余名大学生,共同参与了“牵手艺术彩虹献给未来地球”青少年文具用品创意艺术慈善教育项目。5个月内,他们走进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等遍布全市的12个培训基地,为近500人次的特殊儿童(大部分是自闭症患儿)开展了20场培训活动。
每到一所特殊学校,二工大的大学生助教都会被孩子们积极的反馈、渴求的眼神、纯真的笑容打动。当这些特殊孩子送上拥抱和亲吻,这种单纯、直接的表达方式让每一个人深受感染。
“第一次去时很紧张,毕竟我的学生很特殊。”担任助教志愿者的产品设计专业2017级学生戴颖说,虽然“星星的孩子”不善于交流,但却特别认真。而随着接触的深入,她与孩子们相处也越来越好,还收到了孩子们的礼物:手绘书签。
而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朱燕雯同学来说,参与此次活动并不是他第一次接触“星星的孩子”。在他看来,自闭症孩子虽然很少有语言沟通,情绪可能难以控制,但对艺术的理解甚至超过了他这样的大学生:“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有一名小女生,她安静下来画画的样子,真的很专注。那幅《海底世界》,色彩绚烂,想象力丰富,让我非常震撼。”
由于培训对象的特殊性,二工大应用艺术设计学院的专业老师在策划课程、设计课件时,查阅了有关医学资料,还多次去特殊学校旁听、调研,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最终确定了以图片、视频为主,以文字为辅的课件制作思路。项目主要组织者之一、二工大产品设计系教师莫逸凭说:“我们将文房四宝的由来、皮影戏的制作、敦煌壁画中九色鹿的故事引入课程,启发孩子们做有故事的文具、设计有文化的文具。看到他们的作品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我们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印有京剧脸谱的绘画用品外包装、具有上海城市地标元素的卡片……二工大师生的爱心付出,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23件来自特殊儿童的艺术作品,先后在2018上海设计周、国际“手造”博览会等进行展示。未来项目主办方将助力更多优秀作品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并用所得收益反哺新的公益项目,惠及更多的特殊学生。
“这样的慈善项目,将创意设计与慈善教育融合,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不仅让特殊孩子共享专业化的艺术创意教育,更让我们的师生在‘助人自助’中接受了一次爱的感恩教育。”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莫亮金表示,该校和浦东特殊教育的情缘不会结束。该校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已与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签约,二工大师生未来将为更多特殊儿童提供艺术创意方面的免费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