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0的名字取自它的坐标——莫干山路50号,这里有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的工业建筑50多幢,2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艺术家工作室、画廊、高等艺术教育以及各类文化创意机构。市文化旅游局说:最近这里新添了很多“涂鸦墙”,欢迎来拍照!for free~
门票:免费
no.1《搪瓷杯》利用园区现成的大铁门作为绘画基础,同时,对m50经历过的历史时期进行思考,将历史融于创意之中。
主创:季颖倩
执行:师轶颖
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no.2《嘻嘻》利用了现场两扇简单的窗,画了一幅巨幅壁画,笑脸直观亲切,构思巧妙!
主创:雷祯
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no.3《升》是一幅壁画作品,同时又具有停车场的功能性。作品采用了位置上的视觉错觉,想法新颖,效果突出。
主创:巴瑞
执行:王梓俊 侯浩然 周宝
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no.4《如梭》运用了棉纺厂女工形象进行当代的创作,并且用童话般的绘画语言,画面非常可爱,引人入胜。
作者:丁楚
执行:周思仪
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no.5《花》作为一个绘画作品在墙面这种特殊的载体上体现一种自然的生长并在其中作了布面纹理的尝试。
作者:袁宁遥
执行:许璟 吕松展 师轶颖
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no.6《十字路口》作品来源于历史舞台上具有具有时间特殊性的一个人物,以及在这样一个点位的创意,妙趣横生。
主创:简平
作者:李晓泓 韩岚青 罗亚威
学校: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no.7《纺织女工》创作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王洪义教授领衔完成。这幅作品的创作墙面为6号楼水塔,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这幅作品不仅在画面中最大程度保留了墙面原有的颜色。其中画面里一个活动可爱的孩童让整个画面的情绪得以更好的传达。
no.8
作品《猫与m50》|作者:徐神超
no.9
no.10
资料:市文化旅游局
编辑: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