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际惯例,电梯使用年限为 15 至 25 年。因此 2000 年前后安装的电梯均步入“高龄”之列,而这一阶段的电梯困人率最高。
古美路街道平阳五村春意苑小区位于虹莘路 1518 弄,系 2002 年建成的商品房小区,共 28 个楼道,居民 408 户。截至 2017 年,小区电梯使用已超 15 年,“超龄服役”现象严重,部分元器件老化,安全性能低,经常出现开关门不畅、运行中突然加减速、困人等情况,居民们谈“梯”色变,苦不堪言。
经鉴定,春意苑有三部电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危及人身安全,分别是 3 号楼、17 号楼和 18 号楼,均为 11 层居民楼,根据国家对电梯管理的相关安全规范要求,需进行全面改造或更新。
电梯是修还是换?这条改造更新之路,道阻且艰,横亘其中的难题层出不穷——
老旧电梯改造更新本身事务繁杂、业委会难以独自承担主责
电梯是修是换,业主难达统一意见
电梯维修或换新费用成最大“拦路虎”
业主不信任业委会和电梯公司,且面对众多电梯品牌难以抉择
业主对于电梯公司正规报价方案意见反复
电梯更新方案表决未通过,项目再陷僵局
面对“层层关卡”,如何突破这场“攻坚战”最后通关?
汇集民意,制定方案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平阳五村党总支直面困难,在大量调研分析和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制定了“三步走”的工作方案。
前期沟通会
第一步
梳理整理出“电梯商家如何选择、电梯大修还是更新、资金的筹集方式、施工进度如何把控、后期维护如何落实”几大难点;
第二步
明确多元化操作模式,由古美路街道房办、平阳五村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和相关业主共同参与,确立“政府拨一点、维修基金出一点、居民凑一点”的资金筹措方式;
第三步
攻坚克难,全力闯关,“死结”“弯路”迎难而上,围绕“党建引领补短板、惠民生;社区自治晓民意,推民主”,啃下这块老旧电梯改造难的“硬骨头”。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这样的
多方联手,快速推进
2018年4月,五村党总支协调街道自治办组织房管办、居委会、业委会、上海市赐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第三方社会组织上海飞扬华夏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和居民代表协商共同推进电梯更新改造方案,令电梯改造项目驶上了“快车道”。作为第三方的“飞扬华夏”数次上门征询,并按时按需提醒业委会召开业主大会、沟通协调会,建设性地提出2套切实可行的更新方案、1套改造方案供业主选择。“飞扬华夏”将电梯更新和改造初步方案完成后,按楼组进行议事征询会,现场邀请了电梯行业专家详细介绍前期筛选出的电梯品牌和性能,便于业主选择方案。
专家查看现场
搭建平台,广开言路
党总支通过搭建楼组信息网络议事平台,打造了居民自治“服务站”,意见收集、沟通重要,及时回复诉求。明确了“居民需求为主、物业服务为辅、多元协商推进”的议事机制,居民自主决定电梯品牌和价格,物业代收筹资,既提高了彼此的信任度,又加强了电梯采购和施工的质量监管和安全监督,为老旧电梯的“升级换代”积累经验。
多方协调会
综合协调,破解难题
“春意苑”电梯的改造,从申请立项,到安全评估、方案制定、方案评审、综合验收……更多地考量社区管理者的协调能力。
众所周知,电梯改造方案中,最棘手的是资金问题,业委会主任几乎每天都到相关职能部门咨询有关扶持政策及费用分摊方法;其次,电梯品牌众多,电梯的性能不同,导致每部电梯总费用也不同。一般一部电梯需要17万,其中政府补贴5万、维修资金10万、居民还需自筹2万由业主分摊……
街道和居委会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三长”作用,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让“花小钱受大益”的好事,能够得到居民认同,从“要我更换”转变为“我要更换”的一种夙愿。
楼道征询会&征询结果统计
据闵闵了解,目前需要更换的新电梯正在生产中,预计2月底前将陆续安装。
3 部电梯,66 户居民,多方参与,50 余场沟通协调会,涉及了资金、监管、实施、保障等方方面面难题,打赢了一场历时 7 个月的电梯换新攻坚战,成就了社区治理古美路街道老旧电梯改造的成功案例。
社区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管理。所谓“综合性”即在政府指导下,由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对社区公共事务的自治管理,旨在让居民“沉浸式”地体验“社区情结”的“归属感”。古美路街道平阳五村“春意苑”的老旧电梯改造,也成为一个具有借鉴意义的社区管理成功案例,为这个“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良性运行模式点赞!